第144章 种田的太孙(1 / 2)

朱允熥很忙,他忙着进行一些微小的变革。

他将太仆寺的一些职责给削减了,弄出来了一个苑马寺,这是为从三品衙门。掌各牧监、各苑之马政,而听于兵部。

老朱对此也没有意见,只是补充了一些。

一共在北方边境地区设立了四个苑马寺,分别是置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苑马寺。

这个衙门需要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表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减损,由兵部报皇帝处罚。

除此之外,朱允熥也将一部分人抽了出来,安排着进入了学堂。

武苑建立的同时,出现了一个工坊。

名义上是在考虑着要研制一些武器等等,但是第一批的工匠更多的是偏农业畜牧。

朱允熥非常忙,可是在忙着一些事情的时候,显然没有忘记农业是根本。

带领着一些侍卫、太监到了御马监,很多人下意识的意味朱允熥要看看御马。这位皇太孙据说弓马娴熟、骑射无双,再加上现在又是年少轻狂之时,骑骑马很正常。

不过朱允熥叫来掌印太监,问道,“这些马粪、腐烂枯草,是如何处置的?”

掌印太监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自然是运出宫去,不敢污秽皇宫。”

朱允熥想了想,又问道,“宫里哪里有空地?”

张福生则回答说道,“殿下,空余之地太多了,只是不知道殿下有何要求?”

朱允熥说道,“找块大一点的空地,土不要太肥、太瘦,要能栽种作物就好。看看现在的天气也难再种水稻,这样吧,种些白菜吧。”

皇太孙想一出是一出,怎么能种白菜呢?

朱允熥可不管这些,只是说道,“以后这些马粪等等不要轻易铲除,这是厩肥!”

本来还有些疑惑的张福生等人立刻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皇太孙的意思。

绿肥这些东西很多人都心里有数,作为有民族天赋的一员,自古就是称肥料为粪,施肥则成为粪田。

古代最多是利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到战国和秦汉又利用腐熟人、畜粪尿、蚕粪、杂草、草木灰等等。宋元时期,则进一步到了利用石灰、石膏、硫磺、食盐、卤水等无机肥料。

朱允熥早就在这方面动了心思,只是现在让他弄出来尿素这些实在是强人所难,他能想到的也就是一些绿肥。

家畜粪尿和垫圈材料、饲料残茬混合堆积并经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这些也就是‘厩肥’,只不过朱允熥还只是一知半解,肯定是需要持续的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才好。

如果厩肥能够有效果,他还想要继续去尝试一些,堆肥、沤肥等等,也不是不可以尝试。

虽然臭气熏天,不过朱允熥也没什么好嫌弃的,要是做成了一些事情,对于大明的帮助可不少。他要是不去努力的改变一些事情,说不定要到一两百年之后,很多人才能更多的意识到厩肥的好处。

虽然皇太孙改行要种地了,还是要在皇宫里种地,这件事情自然也是很快的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如果自家孙儿要弄一个骑射场,老朱肯定会反对,但是自家孙儿想着的是种地,那就必须要支持了。要不是实在不合规矩,他都打算在乾清宫的空地里弄出来一片菜园,让自家孙儿看看他种田的本事。

太靠近社稷坛这些地方也不好,还是选其他地方吧,按照太孙的要求来。

忙活了一天的朱允熥一边走一边嗅着自己的衣服,不知道是嗅觉丧失了,还是心理有了一些阴影,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些臭臭的。

看到朱允熥进屋,老朱打趣说道,“别闻了,你一没挑粪、二没撒泼,身上能臭了?”

“那可说不准。”朱允熥就一屁股坐下,对老朱说道,“也就是到祖父这里来才这样,我回去的话,我那两个姐姐说不定就嫌我埋汰。”

老朱则夸奖说道,“咱孙儿不忘本、重农,这才是懂事!要不是咱孙儿这么用心,她们能看着像个大家闺秀?”

“祖父,我可真的打算开一大片地了。”朱允熥就严肃说道,“倒也不是说就是种给别人看,说我皇家重农。我是想着不管收成如何,先弄出来点好法子、好方子,以后利国利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