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忙且累(1 / 2)

臣子有臣子为难的地方,比如说傅友德这样的,现在就非常为难。

新的一天开始后,朱允熥早早的起床去准备上朝。不出意外,也就是傅友德主动请辞,请求老朱去掉他执掌五军都督府的职务。

有些人意外,毕竟傅友德现在也算是开国勋贵当中的旗帜人物,是正儿八经的开国国公之一。

但是也有人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意外的,原因自然也就是因为武苑的事情已经不再是秘密。以大明臣子对老朱的了解,也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喜欢臣子手里权力太大的皇帝。

早朝结束后,朱允熥回到文华殿,还是召见郁新。

户部尚书郁新算是文华殿的常客之一了,主要就是因为现在要做的事情不算少。

“看座吧。”朱允熥还是比较欣赏郁新的,就说道,“以后看着点,郁尚书这般栋梁来了,看座奉茶,这才是我大明礼敬贤才的样子。”

张福生赶紧请罪,就好像是没有看座、奉茶是他的罪过一般。

至于郁新则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似乎是被感动的样子,可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是另外的一码事了,大家都是聪明人,实际上大家都心里有数。

张福生肯定没什么罪过,郁新过来了也好,或者是蓝玉、常升来了也罢,他都不会主动看座、奉茶。只有皇帝或者太孙有了明确的旨意之后,他才会这么做。

如果什么时候他私自给重臣奉茶,基本上就代表着必然会被赶走了。

朱允熥还是开口,说道,“你们肯定也都是知道,我现在对宝钞很是不满意。以后朝廷法印宝钞,一定要给我记好数,发了多少、发去哪里,这一笔笔的都要给我记清楚!”

郁新立刻回答说道,“臣等明白,万万不敢再出纰漏。”

宝钞的这笔糊涂账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锅实际上也是老朱一手造成的。但是皇帝肯定不会出错,那么现在这口大锅只能是郁新这个现任尚书来背了。

好消息就是现在还算是留了些情面,没有需要用人头来填坑,郁新就觉得比较庆幸了。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这事还是胡逆居心叵测,以至于犯下大错。这是前车之鉴,以后万万不能在钱财这些事情上有任何疏忽!”

九泉之下的胡惟庸一点都不用觉得冤枉,因为以前就是这样,皇帝想要做些大事、想要收拾人,根本就不需要其他的什么借口,只需要用胡惟庸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郁新也是一个聪明人,立刻说道,“殿下,胡逆遗毒颇深,臣斗胆,还请殿下肃清遗毒。”

既然是将罪名往胡惟庸头上栽,那就栽的彻底一点好了,这么做才是最正确不过的做法。

这也是郁新的一种自保的方式,说到底就是他担心秋后算账。现在把罪名落实到胡惟庸头上,以后就不用过于担心皇帝或者太孙卸磨杀驴。

朱允熥也认可这一点,说道,“这样吧,你们就好好的想一想,这胡惟庸始终是个祸害。这些年他擅发宝钞遗祸百姓,实在是罪无可恕。”

让一个死人背更多的罪名,这一点朱允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郁新也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主要就是胡惟庸实在是太特殊了,任何的罪名在胡惟庸身上都不为过,大家都是无比的心安理得。

这么做的事情就是如此,这也都不算什么善男信女,一个个的甚至在不少事情上,还是手黑的同时心更黑。

郁新显然知道该怎么做了,肯定是要上纲上线,在朝堂上将这些事情给说出来,给彻底的定下来。

“宝钞司那边你们也注意些,现在都严着一些。”朱允熥无比严肃的告诫着郁新说道,“这个事情快点办妥,以前发出去多少宝钞没数,但是现如今不只是要记下来,能核验多少数字,就核验多少数字。”

郁新当然知道,现在的不少人都是在为这件事情而努力,因为皇帝和太孙重视这件事情。

这样的结果自然也就是大家不敢掉以轻心,对于曾经发行出去的宝钞都是在努力的‘溯源’,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在郁新离开后,朱允熥看着夏原吉,“大学士,祖父这两天可召见你了?”

夏原吉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昨日陛下召见臣等,还是宝钞之事。”

朱允熥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国之命脉,一个不好就是盘剥百姓、与民争利。你在这件事情上多用心,发多少宝钞心里有数不说,以后宝钞就该等同铜钱,朝廷不能发出去了不认!”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了,现在大明宝钞贬值,主要就是朝廷不认,所以贬值的厉害,几乎失去了法定货币的效用。

朱允熥继续说道,“我想着宝钞该兑换成铜钱、白银,该稳住它的真正价值。朝廷发多少宝钞,国库里就该有多少金银能兑换了,这才是不诓骗百姓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