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不顾大局(1 / 2)

/p

自打李承乾进入室韦,已有二十天。/p

这二十天内,大唐一方由西向东推进,接连消灭西室韦与南室韦两部,吞并室韦近半领土。/p

也至此开始,李承乾放弃了自大,转而开始稳扎稳打。/p

他先是从凉州调兵两万做兵源补充,随即又在并州调兵五万赶赴室韦战场。/p

显然,这家伙是打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一路平推过去了。/p

而与此同时。/p

大鲜卑山南麓,高至行一众已经低于高句丽的猛攻近十多天了。/p

不得不说,这高至行确实有两把刷子。/p

尤其是在统兵方面,简直比李承乾高出一个档次去。/p

在他的带领下一万凉州卒展现出的战力,完全能够对得起凉州军团这四个字。/p

他愣是率领这一万凉州卒将高句丽的五万兵马牢牢地挡在第一道防线之外。/p

而且,他也并非是一直的龟缩死守,甚至还能带领军卒偷袭一下对方。/p

一连十几日过去,高句丽方面没有扩大任何战果不说,反而还损兵折将,战损率直线飙升。/p

可高句丽是没办法越过雷池半步没错。/p

但同样的,高至行也无法带人对高句丽造成致命打击。/p

如今大唐的东西两线,三处战场,只有李承乾一部还在继续向东推进。/p

剩下两处战场,几乎就变成了三个国家国力与底蕴的碰撞,以及后勤兵源等综合国力的较量……/p

……/p

太极殿上,朝会之时。/p

随着战争的时间进行的时间越来越长。/p

大唐朝堂内那些本已经被李世民压下去的主和声音再次开始蠢蠢欲动。/p

首先站出来的便是礼部尚书陈叔达。/p

陈叔达拱手出列:“陛下,老臣觉得,我军已经给了敌人应得的教训,不如趁现在与两方罢兵和谈,以免我大唐百姓再受兵戈之苦。”/p

他这话音刚落,还不等李世民说话。/p

户部尚书戴胄便也跟着开口。/p

“陛下,臣觉得,陈尚书之言确实有理。”/p

“如今现在已经到了农忙之时了,可我大唐的青壮年却都在战场上。”/p

“如此一来,难免使得一些地方的田地无人耕种,这乃是破坏民生直所为。”/p

话落,戴胄直朝李世民一躬到底:“故而臣谏言陛下,暂且罢兵休战。”/p

说真的,李世民不讨厌别的,就讨厌这些人在自己耳朵旁边喋喋不休,言这战争之事。/p

如今这战争已起,怎可能是说停就能停的?/p

况且如今可是大唐占据满盘优势,若在此时再起什么幺蛾子,前期的牺牲可就全白费了。/p

李世民怎可能会放弃这大好局势呢?/p

他阴沉着一张脸环伺满场众人:“其他人呢?难道你们也认为,此时该与敌和谈?”/p

现场没人说话。/p

甚至程咬金与长孙无忌这对李世民的近臣都没有开口。/p

当然,他们两个没有开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也认为此时该与敌人和谈。/p

而是因为,他们能看出来,今日的朝堂似是有些不太简单呀。/p

戴胄与陈叔达在平日里很少说话。/p

除戴胄偶尔会给李世民一些谏言之外,陈叔达完完全全就是个与长孙无忌一样的顺臣。/p

他从不会表达与李世民相左的意愿。/p

可如今是什么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