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吃小灶(1 / 2)

回到六零年代 邹粥粥 1994 字 2020-06-11

夜车行驶的慢,回到新南矿区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了。

大半夜,蒋书记去宿舍砸门,把正在熟睡的食堂师傅拎来。

“开伙做饭”

大师傅睡的迷迷糊糊,还不大清醒,看了一圈食堂后厨房站着的二十几号人,犹豫道:“蒋书记,这月三十一天,还差好几天才月底呐粮食可丁可卯的,今天给你们做了,明天”

孟矿长上去就给胖师傅弹了个脑喯:“孙耳勺,让你做就做,哪来的废话啊书记的话也不听”

食堂大师傅姓孙,平时爱琢磨怎么省粮食,一盆菜怎么能多卖出几份,于是发明了饭勺割边法,成效显著,眼看着偌大的饭勺一圈圈缩小,大家伙气得直骂娘,给他起外号叫孙耳勺。

孙耳勺急赤白脸:“大家伙的口粮交给我管,那是信任谁说也不行这是原则。”

“嘿这老小子也会讲原则啦”周矿长大手拍下去。

大家伙都笑。

叶青指着他身后道:“耳勺师傅,看你后面,我们今天吃那个,不动你手里的口粮”

孙耳勺诧异回头,见身后三辆大卡车装的满满都是大口袋,黑乎乎的也看不清是什么,好奇走过去,扒上车。

“玉米红薯麦子小米这个是磨好的白面”

不愧是食堂大师傅,隔着麻袋就摸出来里面是什么。

“呵呵,能给我们做点儿了吧我们这群人风餐露宿都两天没着家了。”蒋书记笑道。

孙耳勺扛着半袋子白面跳下车,兴奋道:“能做能做我给你们烙大饼擀面条”心里早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矿区的功臣啊

外面是黑乎乎的大晚上,食堂开了灯,两张桌子拼起来,二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脸上都带着笑意,秋天的夜里格外温暖。

“保密守则都清楚了吧”蒋书记问。

十几个临时抽调的车间工人都郑重点头。

蒋书记脸上带笑:“这次辛苦你们了,等厂委把分配方案确定下来,论功行赏,你们都有奖励”

热烈鼓掌。

“嘘”

一群人都压抑着笑意。

“烙饼来喽”

“面条汤来喽”

孙耳勺笑脸盈盈的一趟趟往外端吃的。

大家深吸了一口气,麦香油香葱花炝锅的香

稀里呼噜,吧唧吧唧声不绝于耳。

“孙耳勺给我一头蒜”

“孙耳勺拿点儿辣子”

“耳勺师傅,我要醋”

太饿了两天没怎么吃,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叶青吃了大半张烙饼,面汤里浇了小半瓶醋,连吃了三碗

吃完饭已经快六点,黎明天色,朝霞满天,红日蓄势待升。

粮食卸车放到一间废弃仓库锁好大门,矿上有的是地方,大早晨神不知鬼不觉的谁也不会发觉。

“暂时不要走漏消息,等我们研究好分配方案再分给大家。”蒋书记嘱咐孙耳勺。

孙耳勺自然连连答应,拍胸脯保证。

十几个车间工人放假一天回去补觉。

蒋书记孟矿长周矿长一看,反正天也不早了,现在回去也睡不着,趁着兴奋劲儿挨家敲门。

早晨七点,办公室阳光透过大玻璃窗,厂委成员全部到齐。

“先让老任给大家汇报下这次的收获吧”蒋书记泡了一杯浓茶,满脸带笑。

任大姐站起来,清清嗓子。

“红薯七吨零八百二十公斤,玉米三吨零九百六十公斤,玉米面一吨零一百斤,黄豆九百斤,绿豆七百斤,麦子一吨零二百斤,白面二百斤”

没去的十几个全部震惊。

“北泽农村真有这么多存粮真的卖给你们啦”赵矿长不可置信。

蒋书记笑道:“我们几个又不是土匪,还能是抢来的啊”

大家都笑。

手里握着粮食,大家顿时都轻松下来,开始研究分配方案。

“一矿那边一万来人,跟咱们二矿差不多人数,这次的粮食给他们还是不给”孟矿长左右为难。

两个矿区虽然跟亲兄弟一样,但毕竟各自为政,厂委工会都有各自的领导班子。

“不给的话,这边吃那边看着不合适,瞒是瞒不住”任大姐发愁。

两个矿挨着,一矿的职工来二矿供销社买东西,二矿的去一矿澡堂洗澡这都是常事,多得是两夫妻分别在两个矿上班。

周矿长横眉竖眼:“咱们冒着风险担惊受怕弄回来的,凭啥分给他们啊想吃饱自己想辙去”

叶青也道:“我赞同周矿长,而且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同是两矿兄弟,要不咱们拉他们一把”

拉他们下水,想隔岸观火坐等便宜没门既然亲如兄弟,有福同享,有坑也一起跳

蒋书记沉思片刻:“就这么办拉兄弟一把”

大局定下来,剩下的分配细则就容易得多。

商讨完散会,蒋书记任大姐回家休息,孟周两个老头早就撑不住了,叶青也赶紧回家补觉。

留在矿上的人继续布置工作,赵矿长李矿长押车,车上装着三吨多红薯,大张旗鼓的去了一矿。

一路上引得一矿的职工纷纷旁观,奔走相告。当然,两个领导和他们一矿厂委关上门开会谈的什么就不知道了。

转天中午时候,二矿这边职工就听到风声,食堂里交头接耳。

“听说了吧一矿那边给大家发红薯啦”

“市里的救济吧”

“怎么没咱们的啊”

“不可能凭啥他们吃让咱们看着”

虽然没动静,但是打饭时候大家都惊诧发现,孙耳勺的饭勺大了一圈儿。

“哎呦孙耳勺成孙汤勺啦”

“不错不错,再把打菜时候半身不遂的毛病改个就更好了”

“哎你们看今儿是玉米粥里面还有红薯”

以前都是清水菜汤,灌个水饱不挡饿,玉米粥和红薯那可都是粮食

“还是一分钱不收粮票饭票”

大家呼啦一声全都跑到汤食口。

孙耳勺忙的脚不沾地,指挥食堂职工分派窗口。

“主食口先停了卖粥卖粥”

“那边的一大锅再搬过来放这边放这边”

“换大勺一次给他们装满喽”

晚上时候就更热闹了,食堂的炒白菜丝换成白菜烩饼,价钱不变。

杂面煎饼切成小角,放进炒半熟的白菜里一起闷上,开锅放上酱油香葱调味,点上那么几滴香油拌匀,一食堂的香味

叶青端着饭盒,蓬头乱发的从菜食口和汤食口挤出来。

三分钱一份的烩煎饼,既是菜也是主食,一分钱一份的红薯玉米粥熬的浓稠,饭量小的女同志只吃这两样就能大半饱

弄回来的粮食都补贴到食堂,没有往职工手里发,这也是厂委共同决定的。

谁都拖家带口,宁可自己饿着也要给家人吃饱,可是矿区毕竟不是慈善机构,真要是都吃到家属肚子里,矿上的活儿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