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史记-吕氏春秋·仲夏记·大乐(外番-9)(1 / 2)

"乐"从何来?——《吕氏春秋》"大乐"的百态

1.大乐起于乐天-论《吕氏春秋》中"大乐"的缘起

在上古时代的中国王朝,最令人向往的并非富庶的物质生活,而是那充满诗意与仪式感的"大乐"。据《吕氏春秋》记载,"大乐"乃源于上天赐予的恩泽,起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向神只祈祷。上天垂青,大地沃野,万物丰饶,这便是"大乐"的根基所在。古人认为,只有在天神眷顾下,百姓方能欢声笑语,尽情歌舞,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于是,王侯将相无不竭尽全力,组织陈列各种奇珍异宝,歌舞升平,以求取得上天的青睐。在这里,我们不难嗅出一丝政治目的的影子,即王权欲通过"大乐"来彰显自身的神圣与正统性。

2.乐在其中的乐官-搞笑剖析古代乐官的生活状态

相比于普通百姓,负责组织和执行"大乐"活动的乐官们无疑过着更加逍遥快活的生活。他们不仅能够近距离观赏那些令平民百姓艳羡不已的奢华场面,更有机会亲自登台献艺,一展歌喉舞技。各路文人墨客更是趋之若鹜,争相捧场助兴。乐官们常挥霍无度,酗酒作乐,有的甚至在演出途中东倒西歪,给观众们带来一番意想不到的滑稽表演。有趣的是,这些乐官往往还能逃脱朝廷的严惩,因为他们为君王和贵族带来了欢乐,在社会地位上也颇有威望。当然,也有少数乐官安分守己,专注于自己的艺术修养,这些人通常能够得到众人的尊重。总的来说,乐官们的生活堪称是古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一群人。

"乐"从何来?——《吕氏春秋》"大乐"的百态

3.乐天大乐的天问-质疑"大乐"背后的政治目的

然而,这种"大乐"活动是否纯属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抑或另有隐藏的政治目的呢?一些善于洞察社会本质的文人学者们,对此表示了怀疑。他们认为,统治者之所以如此重视"大乐",并非出于对人民幸福的真诚追求,而更多地是出于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通过组织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和歌舞表演,君主可以彰显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增强人民的崇敬之心。同时,这些豪华的场面也能够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掩盖统治阶层的剥削行为。可以说,这种"大乐"背后隐藏着一种政治宣传的目的。对此,一些锐利的批评者甚至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烟花政治",把人民的心智蒙蔽在虚华之中。他们呼吁统治者应当把更多的心力放在改善民生上,而不是耗费大量资源在奢靡的"大乐"活动上。

4.乐陶陶的乐群众-探讨普通民众对"大乐"的态度

相比于那些洞察深邃的文人学者,普通的百姓群众对于"大乐"活动的态度则要更加朴素和直接。对于他们来说,参与这些歌舞升平的盛会,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娱乐和精神放松。在那些严峻的生存环境中,能够偶尔沉浸在音乐和舞蹈的美妙之中,无疑能够缓解他们的压力,充实精神生活。因此,无论是身着锦衣华服的贵族,还是粗衣淡饭的农民,在"大乐"活动的狂欢中都能齐声同欢,尽情释放内心的喜悦。更有甚者,一些百姓甚至会借此机会表达对统治者的忠诚与感激,认为这种种华丽的祭典活动,正是君主对他们的恩赐。可以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大乐"不仅是一种难得的娱乐享受,更是一种对统治秩序的认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