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三喜临门(2 / 2)

“是!奴才遵旨!”

……

随着唐帝的吩咐,很快今夜陛下要在乾清宫设宴为贤王设宴的事情,就一一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

不多时,夜幕降临。

文武百官也依都进入了乾清宫依次落座。

贤王和楚越作为身份仅次于唐帝的两个人,一左一右坐于唐帝的下首。

而唐帝当场宣布清州水患和悠州邪教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也都高兴不已。

当然,他们之所以会如此高兴自然是因为问题解决了,这事儿就不会落到他们头上了。

要知道治水患,还有击灭邪教,这哪一个都不好的干啊!

前者吃力不讨好,要是治不好,万一那事态严重了可是要丢官帽丢命的。

后者更恐怖,穷乡僻壤出刁民这句话可一点儿也不假。

要知道,在贤王之前朝廷其实派过悠州的两位钦差,但是无一例外全都有来无回,命丧黄泉。

众人想到这里,心中竟不由感叹,幸好有楚越和贤王在啊。

要不然换他们二人去冲锋陷阵,那坟头草定然已经升的老高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场的众人一瞬间竟然发现了楚越提出设立翰林院的于他们的好处。

虽然,众人依旧看不上那些科举出生的平民。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在翰林院的那些科举人才们很有‘挡灾’的功效。

像这次水患,他们世家大臣要么避而远之的,要么不情不愿。

的亏这次唐帝将任务交给了翰林院的科举人才们,要不然他们就要被赶鸭子上架了。

然而,就在其他大臣都在庆幸今后有了翰林院‘挡灾’而暗中得意时。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张穆林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哼,挡灾?

这帮家伙真是越活越活回去了!

先不说贤王除邪教,平霍乱,少不得要被唐帝重重大赏。

就说治理好水患,救数千百姓,免于水灾,这事儿一旦成,那可就是大功啊。

按照正常的逻辑,此次那些科举人才回来,陛下是一定会趁此机会将这些人安排进朝堂。

而且,他们的官职也绝对不会低。

想到这里,张穆林眉头一皱。

这么快,新人已经渗入进了朝堂……

那离新臣完全取代旧臣的那一天还远吗?

不由的,张穆林又想到了楚萧提醒他要未雨绸缪的事情。

还有……那个先前脑袋里自己弹出大不敬的想法——

换个皇帝?

张穆林想到这里,静默了好一会儿,眉头更是皱的死死的。

可下一秒,张穆林就把眼睛使劲一闭,强制性的将脑中刚才出现的大不敬言论给踢了出去。

“该死!这个想法怎么又冒出了……”

恢复了几分理智的张穆林,就有些懊恼的暗骂一声。

但这一次,他心中却不由的觉得……这确实是当下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若是换个偏向世家的皇帝,那他现在哪儿还会有这样的

……可换个皇帝,说的轻巧。

先不说要换谁,该换谁。

就连跟在唐帝身边的人,那也个个都是孔武有力,武功高强,想要靠近唐帝何容易?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

楚萧却暗中将张穆林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随后只见他嘴角一勾,好似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