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三人选(2 / 2)

上方的唐帝此刻看向楚越,脸色微沉。

“太子,吏部尚书至关重要,岂能如此儿戏?”

之前太子哪一次提出的不是妙计?

怎么这次竟如此口不择言?

这个念头一声而过,唐帝看着楚越的目光也冷了几分。

一旁的四皇子楚萧看了眼上方语气微沉的唐帝,瞥了一眼楚越,心中升起了一丝幸灾乐祸。

他这好弟弟底,近来在朝堂上说话都是滴水不漏的,难得有像今天这般胡言乱语。

莫不是仗着自己的功劳,有些飘飘然了吧?

这样想着,楚萧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六弟,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可着实有些幼稚了。”

“父皇的问的还是,你对吏部这两个侍郎谁更能胜任吏部尚书一职的看法!”

“你要是觉得难选……完全可以直说啊!”

“怎么能能因为选不出来,就随便指一个人敷衍父皇呢?”

楚萧看着楚越,一脸的无奈痛心。

“你这分明是在糊弄父皇啊!”

一定句糊弄帝王的高帽,就这样压了下来。

果然,下一秒,高坐在龙椅上的唐帝脸色顿时又冷凝了几分。

而下方的张穆林闻言,眼底反倒闪过一丝亮光。

显然,他对于楚萧这时出手,十分满意。

四皇子虽然不是皇后亲生……

但是不得不得不承认的是,楚萧确实要比楚瑜那小子聪明很多。

这不见缝插针,一定高帽就瞬间压在了楚越的头上。

要是今天能给太子泼上脏水,即便吏部尚书一职今天敲定不了,那也收获大了!

然而楚越在听了二位的话,依旧不慌不忙。

“四皇兄,急什么?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楚越目光冷冷的扫过一旁的楚萧,然后面朝唐帝,恭敬的说道。

“父皇,儿臣会选海廉绝非是因为胡言乱语,而是经过处处考量的。”

“刚才诸位大臣都因为吏部尚书的人选问题而吵得不可开交。”

“儿臣也细细听了诸位大臣说辞。”

“高松大人极力推举左侍郎吴远,是因为除了能力,他们认为出身高者自当优选。”

“而另一边推举右侍郎郎怀者,则是认为资历、能力才是一个衡量标准,出身并不甚重要。”

“而儿臣认为,这两位大人既然能够到达吏部侍郎这个位置上,自然都有竞争尚书的资格。”

“但是,父皇,刚才您也看到了,这两方僵持不下,是谁也不服谁啊!”

“但吏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儿臣恰恰觉得撇开刚才众人说的什么出身、资历问题,”

“这个人选重要的就是要服众!”

“如此,结合两方的诉求,诸位的建议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出身好、资历深、又能能力出众的人。”

“海大人各方面可都是完胜。”

“而且要论出身,他也是出身世家,而且正要算起来的话,他的出身甚至比那位吴大人还要好些。”

“再者,还有一点……”

楚越说道这里,缓缓抬头看向唐帝,一脸的认真。

“吏部和大理寺虽然所涉及的工作方向不甚相同,但是他们却都涉及到一个原则的问题。”

“吏部涉及朝廷官员的人才,大理寺所管之事又涉及生死。”

“这两方面,一个都马虎不低。”

“前任吏部尚书之所以被革职,不是因为失了原则,滥用权力吗?”

“可众所周知,海廉大人自从为担任大理寺卿,做事从来。”

“而且经他之手,从无冤案,更是素有冷面阎王之称。”

“如此,儿臣推举此人,又何错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