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恐怖游轮》北美首映(1 / 2)

华娱从2004开始 汽水03 2404 字 1个月前

莫妮卡听到这话,脸上浮现浓浓的笑意,然后故作吃味的说道:“树,如果.我是单纯的邀请你共进晚餐呢?”

王树也是会说漂亮话的,直接应声道:“能与大美女共进晚餐,是我的荣幸。”

这话莫妮卡听到心里如沐春风,脸上洋溢着爽朗的笑容,嘴上却是故作哀怨道,“年纪大了,比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

王树故作生气的说:“走在路上,那些二十左右的姑娘都没有你年轻漂亮,谁说你年龄大,我跟谁急。”

“咯咯咯。”莫妮卡眼见王树这般认真的模样,乐的合不拢嘴。

王树适时的说道:“我先回房车准备一下,一会见。”

“嗯,一会再见。”莫妮卡笑着应声。

经过修整,下午的拍摄工作又忙碌起来。

与莫妮卡对戏的小罗伯特·唐尼发现莫妮卡的状态比上午更好,心中有些小惊讶。

他哪里知道,莫妮卡会有这种变化,完全是王树为其开了小灶。

莫妮卡见到唐尼眼神中的惊讶,只是得意的笑了笑,并没有解释。

一天的工作结束,莫妮卡没有提前回去,而是等待王树收工凑上去说道:“树,等你好久了,一起去吃晚饭。”

“好的。”王树微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再道,“等我回房车换身衣服。”

“好,我等你。”莫妮卡说。

王树换好衣服,随着莫妮卡前往吃饭的地方。

洛杉矶他不熟,全凭对方带路。

莫妮卡考虑到王树是中国人,特地选了一家中餐厅。

两人吃着饭,聊着天,气氛相当的融洽。

“莫妮卡,10月30日那天有时间吗?”王树吃了几口饭菜,忽然问。

莫妮卡闻言,下意识以为王树想约她,略显尴尬的回道:“树,我是有家庭的.”

王树听到这话,已然明白对方想岔了,连忙打断道:“莫妮卡,你误会了。”

“我问你有没有时间,是想说10月31日会有一部我所执导的电影登陆美国影院,到时希望伱能前来捧场。”

不可否认,《恐怖游轮》登陆美国影院后,票房无论高低王树都分不到钱。

只是,如果票房太拉,就显得他这个大导演没有面子。

而票房高,就会显得他这个导演很厉害。

因此,他想拉着莫妮卡在首映礼的时候前去为他壮壮声势。

在他的盘算中,不仅会邀请莫妮卡,还会邀请马特达蒙和克里斯汀。

如果换做以前,莫妮卡、马特达蒙、克里斯汀鸟都不会鸟这位不认识的中国导演。

如今这几人正好在主演由他执导的美版《调音师》,完全可以借此捋一波羊毛。

莫妮卡听到王树的解释后心里恍然,同时脸色不自然的问道:“10月30日?你不是要在剧组拍戏吗?”

“我到时会请一两天假。”王树笑着说。

莫妮卡闻言,心知到时剧组会停工,随即笑着说道:“只要到时剧组不拍戏,我就可以去。”

说完,又问道,“什么电影?是你在威尼斯电影节拿奖的那部影片吗?”

“不是。”王树摇了摇头,在莫妮卡疑惑的目光下,解释道,“是另一部电影,之前在我自己国家拍的商业片,10月30日会在洛杉矶首映,然后于美国上映。”

“到时,应该会有两千张银幕。”

“两千张银幕?”莫妮卡闻言有些小惊讶。

在美国,有很多电影也只能小规模上映,更别是来自东方的华语片了。

“对,华纳负责发行,应该会有两千张银幕。”王树笑着解释了一下。

莫妮卡听到是华纳负责,心底瞬间恍然。

华纳是美国巨头级别的影视公司,由其发行,只要使劲,别说是两千张银幕了,就算是五千张银幕都不在话下。

市场上的银幕有限,而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又不少。

因此,不可能随随便便一部电影就能于五千张银幕上映,两千张银幕已经是极为可观的数字。

当然,如果电影上映后票房高,能赚钱,那么从2000张银幕开始,也能扩大到5000张。

相反,如果上映的电影上座率不高,院线赚不到钱,同样可以单方面下映这部影片。

内娱也是一样的道理,银幕只有那么多,从来都是强者获得院线上映的机会,同时强者通杀,赢者通杀。

比如原时间线中2023年年底的春节档,由于有多部大片上映,就出现了《目中无人2》这部院线备案电影,且公布上档的电影,转为网大。

也出现了《红毯先生》这部电影从百分之十几的排片降为0.3%,然后选择下映撤档。

这就是“强者”获得院线上映的机会,并且“强者”通杀,赢者通杀。

《目中无人2》在院线拿不到好的排期与排片,上映也是扑街,不如转为网大还有个噱头。

《红毯先生》拿到不错的排期与排片,只是上座率不高,票房入账低迷,其排期与排片迅速被同期上座率高的电影抢占,为了不直接合上棺材盖,选择下映撤档。

在这个时代,传媒业制造信息孤岛的手段已经从“封闭关键信息”,进化到“给出海量信息”。

相比前者,后者明显占据全方位优势。

比如通过海量的信息开放,掩盖宣发方利用舆论手段拉踩差评的意图,极大的避免了受众的反感。

又通过给出海量信息的方式提升受众检索难度,简单来说就是用海量的好评、中评,以及不痛不痒的差评淹没那些真正切中要害的差评,让观众在看电影前无法真正的探知影片的真实质量,看完影片后也无法发出有热度的声音。

同时,又通过海量的信息孕育出各种“爆点”。

在这个时代,观众进入影院的理由是相当多元的,早已不是以前那样只看导演、演员阵容判断电影的优劣。

在这个时代,很多观众进入影院的理由并不仅仅只是影片质量,可能会是某种价值观认同、某位流量明星、某个意见领袖,或者就是干脆去影院放松一下心情。

在海量信息的密集推送下,一部电影从头到尾的“爆点”和卖点被穷举到干干净净,最终让这部电影所有的观众找到了买票走进影院的理由。

而后又在从众心理,或者连带之下,使得更多的人走进影院买票。

在这种高组织下、严密性的舆论手段干预下,宣传已经彻底碾压了作品的质量,成为了决定一部电影生死存亡最为关键的因素。

宣发成本也因此远远超过电影的制作成本,成为一部电影预算的最大头。

比如《热辣滚烫》这部电影,其电影的制作规模制片成本显然用不了多少钱,但其铺天盖地的宣发成本绝对能比肩一部一线大制作的宣发成本。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极为有用。

《热辣滚烫》这部电影,就因此斩获27亿的票房。

同样的,还有《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的对比。

《满江红》45亿票房。

《流浪地球2》35亿票房。

同档期上映,影片质量拉稀的《满江红》吊打《流浪地球2》。

王树作为重生的人,比谁都清楚宣发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如此,当他拍《恐怖游轮》这部大制作时,其宣发成本超过了制片成本。

有着之前攒下的口碑,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宣发,效果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