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诱敌出城(2 / 2)

出了城门,就看到等候在城外的皇协军那个连,皇协军营长也站在队伍前面,恭候他的出来。看到队伍前面地面上摆放着的一挺马克芯重机枪和三挺捷克式轻机枪后,小泉中尉脸上有了少许笑容。这才对嘛!刚才要是有机枪,土八路的土炮能那么逞凶吗!

“你的,前面得开路!会合你的部队,包围下泉村的干活,老百姓的,统统抓起来!”

小泉中尉给皇协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在村外布防。一是防止村里的游击队土八路逃跑,另外一个,就是想让皇协军在外面给自己警戒,万一这是一个阴谋,八路军大部队来攻,有皇协军在外面给自己预警,多少抵挡一下,皇军就有了足够撤退时间。

日军两个小队出武安县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孙义成那里。此刻他正带领着十三团一营和炮队,隐蔽在城东西长远村边的玉带河边。玉带河是一条小河,河边同样生长着不少的柳树榆树,很适合隐藏人。

西长远村距离武安县城外东城门也就一里多地,六七百米的样子。之所以说是外东城门,是因为武安县城有内、外两道城墙,自然也就有了内、外城门之分。

武安城的古城门多达十三个,这在全国的古县城中较为罕见。1931年,国民军84师驻防武安,开始拆庙,继而毁城。外城由菜园门至坤贞门(东、南、西三面)雉堞全部被拆毁,只留下外城还在,不过人们已经习惯于以前的叫法,东城门仍然叫外东门。

得知日军主力出城的消息后,孙义成这边也立即展开行动,骑马的十人队打头,十三团一营一连一排紧随其后,其他部队则在原地等候。这些人的任务就是首先夺取东门并守住,接应其他部队入城。

马蹄声出现在东城守军的耳朵里时,十匹马已经到了距离城门三百多米的地方。城门口的日伪军立即将城外的拒马又布下一层,并准备好了关闭城门。这也是城门日军曹长看到来人不单是骑兵,还穿着皇军的军服,明显是自己人才有那么一点点的紧张采取的行动。

之所以如此肯定来人不会是八路,因为八路就根本没有战马,就算有,他们也太穷,根本就养活不起战马(养一匹马的成本比养活一个人的要大得多)。

骑马到来的十人队,到了东城门后,连马都不下,用日语大声喊道:“挪开拒马,我们是从邯郸来的,有要事需要进城!”

“各位,请出示你们的证件,刚才城外发现了八路军游击队,我们必须小心谨慎,盘查每一位入城者。”守城的鬼子曹长小心回答道。

面对高于步兵一等的骑兵士兵,鬼子曹长不得不小心应对。谁都知道,能够加入帝国骑兵部队的人,特别是那些大小军官,无一不是有深厚背景的,他可得罪不起(二战时日军骑兵比步兵高贵这些是真的,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这里不啰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