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第282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2 / 2)

似乎看出苏轼的疑问,赵祯温和地说道:“苏卿不必多礼,称呼朕为官家即可。”

“官家……”苏轼立刻拱手。

在宋朝倒也不像后世明清时期,大臣们见了皇帝,只要不是大朝会,是不需要下跪的。老苏见到赵祯这位先帝,躬身行个礼就是了。

直到这时,苏轼才接受了李清等人的身份。

见苏轼疑惑,曹操便笑着说道:“说来,还是仙师的提议,他说苏轼此人,肯定和我们对脾气,当然百闻不如一见,而今见之,我觉得,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哈哈哈……曹丞相……魏王……饿,武皇帝……”苏轼干笑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应该怎么称呼曹操。

“就叫孟德兄吧,我们脾气投挈,以兄弟相交!”曹操笑着说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孟德兄,太白兄,还有二……”苏轼拱拱手,本来想称呼李世民为兄弟,却忽然想到对方的身份乃是皇帝,一时间又有些犹豫,要不要喊一声太宗皇帝。

李世民看出苏轼的犹豫,笑着说道:“就称呼为二凤兄又能如何,你看那个李太白,喝多了的时候不也与我称兄道弟,再说现在我也不是大唐皇帝了,就以兄弟相称吧!”

“好的二凤兄。”苏轼感觉自己倍儿有面子,能和大唐的太宗皇帝称兄道弟,那岂不是也可以和我太祖皇帝……

当然这事儿想想就得了,还是不要付诸实践比较好。

边上的赵祯羡慕地看着苏轼,他也想和李世民称兄道弟啊……

但这不现实,毕竟辈分在这摆着呢。

“你那边的事儿处理完了?”李清问赵匡胤道。

“嗯,郭兄那边的两朝都已经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他自己去处理比较好。”赵匡胤长舒一口气:“郭兄还在和我抱怨,说他只有两个位面,无法和二十个位面的大唐相比……”

“那你送他两个不就得了?”李清乐了:“你之前不是说宋朝位面太多,你管不过来吗?”

赵匡胤连忙摇头:“不行,我反悔了,谁会嫌弃位面多啊……真是的,那是我说的吗?不能够,不可能啊。”

“你知道就好,放心吧,过阵子去了司马晋,那些个位面就交给你们去瓜分,还有南北朝,五代十国,都可以交给你们去处理。”李清笑着说道。

晋朝其实现在就已经可以去了,但毕竟汉朝、宋朝和明朝的事儿还没处理完,总归是要先把这几个朝代的事情都处理完之后,再去司马晋搞事情。

当然了,有一个地狱笑话——问李清为什么最先来到的是唐朝,第二个来到的是明朝,结果最先将整个王朝处理完的居然是秦朝?

答:因为秦朝只有二世。

当刘邦臊眉耷眼地讲出这个笑话之后,嬴政直接认下虞姬做妹妹,并封了一个楚国公主出来。

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父辈的恩怨实际上项羽早就报了仇,对于秦始皇现在也没什么恶感。但对于刘邦这个欢喜冤家来说,那可是一定不能放过他。

结果就是邦子被项羽按在地上好一顿捶打,被打得像熊猫一样。

嬴政这个人精当然看的很清楚,收买项羽,还不如贿赂虞姬,毕竟还能吹一吹枕边风,再说项羽现在还是一个爱妻号。

在李世民的盛情邀请之下,苏轼答应了前往贞观朝,并且还被封为从三品的荣誉学士。

老李大手一挥,赠送了苏轼一套别墅,和他的那栋小院儿离的也不远。

“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苏轼感慨地看着那栋豪华的别墅,伸手抚在老婆的肩上。

“跟着你,妾不苦。”王闰之温和地笑着,将头靠在苏轼的肩膀上。

不提苏轼夫妻秀恩爱,赵匡胤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兵,准备给他那不成器的侄孙子解决问题。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赵匡胤是没看出来,他倒是觉得,有这么些个侄孙子,属实是他这辈子造了孽了。

他现在有点后悔,如果当初不欺负孤儿寡母,是不是就不会损伤阴德?不损伤阴德,弟弟就不会有样学样来一出欺负孤儿寡母篡位;弟弟不篡位,是不是就没这些糟心的狗屁倒灶事情了?

抱怨归抱怨,他还是点齐一个军一万七千人的兵力,前往元丰朝助战。

打西夏嘛,毕竟和辽国不一样,其实都用不到一个军,有那么一两个团就够了。

但老赵觉得狮子搏兔也应该尽全力,怎么着也得给西贼他们开开眼不是?

于是,在赵匡胤的带领之下,这一个军消失在时空黑洞之中。

“你也去看看?”李清回头问苏轼。

苏轼脸上一喜:“我也能去观战嘛?”

“当然要去,难道你不想看看大宋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实力吗?”李清笑着问道。

“那同去,同去!”苏轼喜滋滋地放开老婆:“你在家中先看护孩儿,我去看场战役,去去就回。”

“官人且去,妾在家中等你。”王闰之温声道。

……

在元丰四年击溃西夏军队,占了两千多里的土地后,宋神宗赵顼的心无比膨胀。

支棱了一下,整颗心都开始支棱,再也不复之前那怀疑自身实力的样子。

想来也是,毕竟是个壮年小伙子,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西夏虽说是称臣,可每年的岁币也不少给,这些岁币,放在宋朝养兵不好吗?非得资敌去给敌人送子弹?

苏老泉的那句话说的好啊,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啊。

于是他决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九月份,命给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马都总管种谔带兵攻夏!

徐禧觉得,总不能直接就扑到西夏,毕竟有之前打下来三州却不能驻守的先例,应该先建立一个桥头堡,作为攻夏的后备。

所以种谔在前方征讨,徐禧在后方筑城,打算稳扎稳打。

然而西夏也不是全无准备,知道宋朝在筑城,于是便派遣三十万大军,想要把这颗钉子拔除。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能容忍他人酣睡?有这么一颗钉子就钉在眼皮子底下,西夏人觉得自己睡觉都睡不安稳,总觉得哪天早上忽然醒来,发现宋军已经打入西夏境内。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