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我只接受自己做导演(2 / 2)

两人谈笑了几句后,便结束了通话。

福克斯探照灯的动作很快,在打完电话的第二天,其员工便已经抵达了东京,并且不休息直接拿着合同赶到了吴宇辰这里。

一切过程都很顺利,签完合同立马转账,甚至北野武工作室那120万美元还没转过来,福克斯探照灯的钱就先到账了,这也让吴宇辰明白《彗星来的那一夜》肯定在美利坚那边成绩不错。

而也就是后一天,弗兰克的电话立马又打了过来,上来就称赞道:

“吴,你真的非常非常有才华!你的三个剧本我打包要了,150万美元怎么样?这对编剧来说已经是高价了!”

“弗兰克,谢谢你的夸奖。我暂时只打算卖一个,你最看重哪一个?”

电话对面的弗兰克犹豫了下,还是说道:“《ry》。”

《ry》电影的华夏译名是《黑洞频率》,也叫《生死频率》或者《隔世救未来》,其实后两个译名反倒是更形象,电影确实不关黑洞的事。

《黑洞频率》2000年上映的,讲的是1999年的儿子通过一部老式无线电穿越时间线和自己的1969年的父亲对话,通过父亲改变过去影响现在的故事。

可以说这电影开创了同一时间线改变过去影响现在的这个流派,比如之后英格兰的《超时空来电》、西班牙的《海市蜃楼》、棒国的《信号》、港剧《隔世追凶》等等,都是在将这个创意发扬光大,有几个只是把媒介换成了电话而已。

这电影在华夏拍不了,先不说剧情,单说30年前华夏是什么年代,即使改成20年前,那也不能拍,因此吴宇辰直接就不考虑汉化了,没意义。

《黑洞频率》不管是商业上还是口碑上都是成功的,因此也被吴宇辰列为他登陆美利坚的剧本之一。

“吴,你对于时间和空间题材的创意真的都很棒,你绝对是这方面的天才!”

弗兰克口中叭叭叭地夸着,有《彗星来的那一夜》成功案例在前,因此弗兰克最先相中的就是《黑洞频率》这个剧本。

“弗兰克,50万的价格没有问题,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你尽管说!”

“我要做导演。”

电话对面的弗兰克顿时沉默了下,过了几秒钟,他重新笑着道:

“吴,你想做导演没问题,我可以将《彗星来的那一夜》交给你,并给你100万的拍摄资金,我想这足够你拍出……”

吴宇辰直接打断:“弗兰克,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我要做《黑洞频率》的导演。”

弗兰克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吴,很抱歉,福克斯不会答应你这个要求。在看过剧本后,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千万级别的项目。你的《彗星》虽然目前成绩不错,但是它只是一部华夏电影。”

吴宇辰顿时会意,就是说他的资历不够执导一部成本千万的项目。

“那我是不会卖出版权的,我只接受我自己做导演。弗兰克,如果你相信我的能力,绝对会给你一个惊喜。”

“吴,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在好莱坞一切都是交易,你有足够的筹码才能获得同等的机会。

我有一个提议,如果你愿意来执导美版《彗星》,等它上映后如果票房能在千万以上,那你就能积攒到一笔资历,也许能够让公司同意。”

“也许?”吴宇辰问道。

“是的,也许。”弗兰克确认。

吴宇辰哂笑了一下,现实就是如此,好莱坞对外人不是那么好进的,而且还对黄种人有着偏见。

如果他是一个犹太裔,即使是只拍出了《车四十四》这个短片,那么拿着《黑洞频率》就有可能获得执导的机会。但是黄种人就要在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之后才能够入好莱坞的眼。

吴宇辰笑了笑:

“弗兰克,谢谢你的建议,但是艺术家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不想去做重复且无意义的事情。还有,不会过太久,你们一定会请我做导演的,我是说一定!”

弗兰克叹了一口气,也没再尝试提高报价,这东西不重要了,对方显然和很多导演一样最看重的是执导机会,这些人脾气就是这样。

挂断电话后,吴宇辰吐了口气,打入美利坚没那么容易啊,吴白鸽也是靠着他拍摄的那么多港岛枪战片在美利坚卖出的碟片成绩,才让片方愿意给他一次机会。

既然好莱坞说他还不够格,那吴宇辰就打算拍出一部被称为经典的时间循环电影来。

随后吴宇辰又盘算起了刚刚多出的220万,他打算这回打算分个3笔。

一笔100万美元继续买雅虎,总归应该错不了,算是稳定投资。

第二笔80万美元带回国内去买长虹,按照前世周淑兰讲的一波20倍以上的涨幅,长虹应该还有4-5倍空间。这眼看着长虹涨这么猛,吴宇辰也打算多赚点快钱。

第三笔40万美元暂时留着,作为下部电影筹拍的资金。比如拍摄《我们俩》的院子,可以买入了,45万元,远没有后来那么夸张的价格,主要还是本身院子也又破又小。剩下的钱拍下一部电影怎么应该也够了。

至于写书赚来的四百多万,就放到爸妈那吧,自己暂时不缺这个钱,也算当紧急备用金了。

不过关于下部电影的拍摄,自己得先回去找人打听下,不知道要不要做成合拍片才行,还得找人帮自己牵线搭桥。

想到这里,吴宇辰也不再迟疑,立刻买了第二天的返程机票。这次来霓虹的收获够大了,可以回去了,金雅琴奶奶那边估计还等着自己的奖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