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壮士未老(2 / 2)

也因此,这年头想要在暗中组建一个隐秘的、利益一致的所谓某某官僚集团可以说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

但暗中不行,明面上却有一种方法。

即通过经学来串联各方,以讲学、游学等为由,汇聚在一起,统一思想,进而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距离的限制。

虽不能称为某某集团,但可以借此发出一致的声音。

周晖此来雒阳,疑点很大。

周忠在从跟随周晖的仆从口中得知周晖的一些动向后,也是这么认为的。

结合京中的物议,周忠觉察了族灭的风险。

知道到皇帝不肯见自己,周忠在犹豫之后去了廷尉府。起码要见一见周晖,了解周晖究竟背着他做了哪些事,才好应对。

他虽然和董卓没多少交情,最大的交集大约就是他接任了董卓空下的鸿胪卿了。但过去董卓对他总是笑脸以对,周忠认为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他刚一到廷尉府,就受到了董卓的热情接待。

周忠觉得希望很大,话语中也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董公,在下有事相求。”

董卓笑道:“周公不必客套,直言便是。”

周忠叹息一声,道:“家门不幸,以致于家中孽子瞒着我犯下大错。我想去见一见我那孽子,去问一问他到底背着我做下了多少错事!”

“不过是小事,不值一提。”董卓毫不犹豫地应允了,立马喊来属吏,在属吏抵达前,他忽然像想起什么,问道,“险些忘了,老夫听说周公此前请见陛下,不知陛下如何说?”

周忠摇了摇头,语气惆怅:“陛下不愿见我。”

说完,属吏已经到了,问起何事,董卓却摆摆手,回道:“无事,你且回吧!”

转而看向周忠:“周公也请回吧!恕不远送!”

周忠:……

他灰溜溜地离开了,恨都恨不起来。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周忠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

先是皇帝派人收缴了他的印绶,此后他原先交好的同僚对他避如蛇蝎。

而周忠自己提拔的故吏普遍没能力帮上忙,他动用了一切人脉,包括他父亲留下的。

周忠的父亲周景早年曾依附梁冀,在州郡为官期间,提拔了许多贤士,并且对这些被他提拔的贤士待之甚厚,赠送什物,无不充备。其担任豫州刺史时,就曾征辟举荐了陈蕃、李膺、荀绲、杜密等有名的贤士。

这些贤士曾名噪一时,可惜而今多已故去。

其中荀绲,便有一子,名曰荀彧。现在尚书台为内臣,光从履历来说,就很得天子赏识。

找出这一层关系后,周忠立马奉上拜帖,登门拜访。

而荀彧也不愧出身颍川荀氏,并未踩高捧低。

他不仅见了周忠,还对周忠以礼相待,对于周忠希望能见周晖一面的请求,他也没有一口回绝,而是真诚地向周忠表示,他会将周忠的请求转告天子。

周忠只能相信荀彧说的是真话,而在周忠见完荀彧的次日,廷尉府来人,请他去诏狱同周晖相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