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再生疑点(2 / 2)

李看山脸色微皱,一张本就干瘪的脸上更是充满了皱纹,他有些犹豫的说道:“可是……这么点儿小事儿就麻烦圣女,不太好吧!”

李老三开导李看山道:“哎呦,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舍不下那张老脸啊!这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如今山神爷爷降下福缘,按照往常惯例,很快就要跟我们吩咐事情了,再不早点儿解决这事儿,让山神爷爷看到了,岂不是给他添堵?又显的咱们这些人没能力!”

李看山纠结片刻,几度张嘴,才终于开口道:“行吧,就按你说的来,我这就喊个女娃去请圣女。”

“得嘞,那不是栓柱他娘吗!”说话间,李老三朗声道“栓柱他娘,快来一下,帮个忙!”

许伯安趁着这间隙,也没急着去和小人们说煤雕的事儿,很快找到了还在屋子里的陈诗诗。

陈诗诗也被外面的动静早就吵到了,趴在窗台处饶有兴致的远望那一座好大巍峨的黑色大山。

她的房间窗户正好向着这边一些,倒是能省下下楼出门看热闹的时间。

同样,那些小人们争吵的样子也被陈诗诗看在了眼里,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陈诗诗听不到他们说话的内容,但是作为乐坊出身的花魁,善于察言观色那只是基本技能,因此,单凭看他们的神色变化,陈诗诗都能知道他们是在互相讥讽着吵架!

“唉,怎么又这样子了!”陈诗诗嘟囔了一句,有些沮丧的样子。

许伯安恰到好处的开口,问道:“陈诗诗,那些人什么情况?我听说他们先前就吵起来过了,只不过被你劝止了。”

陈诗诗微微欠身,做了个万福的招呼动作,这才贝齿微动,轻声说道:“回山神爷爷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事,昨个晚上,因为坐您赏赐的法宝交通工具火车时,因为先后顺序,大家伙吵了起来。后来吵起来又说各种各样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吵的很是剧烈。

后来恰好城门那边的几位小兄弟过来领饭菜,其中一位小兄弟出于好心,随口说和了一句,不料有人指出说他以前心怀不轨被山神爷爷制服的,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

后来我见场面实在是不好控制了,就过去劝说了三方人们一番,大家也都通情达理,都很给我这个面子,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谁知道他们今天这就又……唉,小女子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许伯安微微皱眉,虽然陈诗诗说的很简单,似乎也没什么波涛汹涌的场面,但是许伯安知道这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

之前三方的吵架和两方远远不同,搞不好都已经要动手了!

“你当时怎么劝说他们的?那些人比较听劝?”许伯安有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啦,我就随口聊了一些往日里听说的大道理和故事什么的,然后告诉他们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守城墙的那些小兄弟也很不容易啊,都应该多一些谅解和包容。”陈诗诗轻声缓缓的说着。

听到这番话,许伯安先是满意的点着头,颇为认同,继而许伯安心中咯噔一下,脸色变了一下,似乎是忽然想到了什么。

没错,他忽然找到盆景世界中的现实世界的又一痕迹。

许伯安忽然想起来,自己刚才放这个煤雕进去的时候,好像就隐约间听到了这句话,只不过当时注意力都在煤雕上,盆景内小人们嘈杂的言论太多,许伯安也没太听清,所以也就没当回事儿。

这会儿听陈萍萍一字一句的说起来,这才引起了许伯安的注意。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许伯安心下低吟了一遍。

这句话,没问题,许伯安也喜欢。

但是问题在于,这句话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不应该出现在陈萍萍口中吧?

许伯安仔细想了想。自己虽然也曾想到过这句话,但却从未向陈萍萍提起过,所以,这句话她断然不会是从自己这里听去的。

那么问题这就来了。

这句话是出自满清时期王永彬创作的的《围炉夜话》一书中。

这也是许伯安最爱看的两本通俗易懂的鸡汤古文之一,另一本叫《增广贤文》,看完之后当时许伯安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而且这本《围炉夜话》的名头还很大,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是一本讲大道理的格言集。

总体上是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然后依次从人的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书写出了各种各样让你一听就赞同的深刻含义。

甚至再往大的说,这书的影响之大,上到80高龄老人,下到义务教育小孩儿,都能说上个一两句出来,哪怕不是原文,也是大概意思。

甚至有些话他们都不知道是出自这本书,但说起来却依然朗朗上口。

比如:“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再比如:“身无饥寒,父母无愧于我;人无长进,我何以待父母。身不饥寒,天未尝复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又比如:“等到花已落,人已老,春已不在,何处是归途。”

诸此种种,都是上学时期同学们的空间、校内网等各类社交朋友圈的常见句子。

许伯安之所以这么清楚,是因为他当初也是这么干的。

许伯安轻声问道:“陈诗诗,你的这句‘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说的很好,不愧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花魁啊,果然名不虚传!”

陈诗诗俏脸一红,不好意思的说道:“山神爷爷过奖了,小女子哪有这样的本事,这话可不是小女子自己想出来说出来的,这是流传很久的一句话了,诗诗觉得那时候用上正合适,就和大家说了。”

许伯安当然知道这话不是陈诗诗原创出来的,但是听到这样的结论,还是有些傻眼。

许伯安顿时愕然道:“哦?流传很久了,这么说来你也不知道是说最先说出来的喽?”

陈诗诗微微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诗诗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当时也是惊为天人的感觉,四处打听过很久,都没有寻到过出处呢。后来也就没再当回事儿的寻找了,只是偶尔认识了青年才俊,便问一问,但是这么些年下来,也没什么结果。”

许伯安又问道:“那大概流传时间你知道吗?有多少年了?”

陈诗诗摇了摇头,刚要说话,就听外面传来一阵呐喊声:“快来人啊,打出人命来了!”

许伯安和陈诗诗俱是脸色一滞,继而大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