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王三思(2 / 2)

长门好细腰 姒锦 2100 字 2个月前

“有南齐来使,也想问井渠之事,娘子可要一见?”

六一.二二三.一三四.八三

果然,冯蕴一提这事就炸锅了。

这家人平常就争强好胜,蝗灾后更是如此,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言不发就和人干仗。

地下,蝉鸣声如同闷躁的琴弦,或高或低,或缓或急,与嘈杂的争论声混在一起,更显夏季的炎热。

有说全家出动的。

他没有因为对方是雍怀王妃,就改一改性子。

但冯蕴这工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缺水和缺粮一样,都是保命的事,村里人现在还可以去长河湾挑水,一旦长河湾见底呢?

没有饮水,这么多人怎么活命?

不料冯蕴眉眼舒展,微微一笑。

“此言差矣,引淮水是大工事,相比而言,小界丘到花溪村的井渠,只是小工事。要等人工河造起来,举全国之力,少则三年五载,多得十八载,甚至要更长的时日……要是连年干旱,你等得起,还是百姓等得起?”

“你们人够用吗?可要工匠?”

“有什么不一样的?”卢贵全懒洋洋地道:“谁不知道,这天下如今就是雍怀王的天下,修渠凿河,还不是为长门谋福?说到底,左手腾右手,反正都是他们一家子的营生……”

百姓面面相觑,多不敢言。

长门经常会在村里请人,给的工食很高。

“挖人工河渠引淮水?一百多里地呢,这不是玩笑吗?”

打井取水是大家都理解的事情,但打一串水井,再把一串水井用沟渠连接起来,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冯蕴表情平静,并没有因为卢贵全的质疑,就生出半分情绪。

三天后,长门就出动了大批部曲,开始挖渠。

众人七嘴八舌说得兴起。

本来想锻炼一下身体的,谁知道会适得其反!!!

天上好似挂了九个太阳。

村里人这才想起,就在前不久,才有一支秀峰山的悍匪,被长门收编了,成了冯十二娘家里的仆从。

“各家都要出人工,那朝廷给多少工食啊?”

也有不吭声的。

她丢下这句话,径直离去。

卢贵全呵一声笑,“娘子的意思,就是朝廷不肯出钱呗。白让老百姓干活,这和始皇帝修长城有何区别,奴役百姓!”

“可不,简直闻所未闻……”

“卢贵全!”

冯蕴看他一眼。

众人:“娘子提得好。”

就像杨什长说的,花溪村的人,被惯坏了。

杨什长厉声低斥,“卢贵全!别蹬鼻子上脸啊。长门是里正娘子的私人宅院,修渠凿河是为民生着想,能一样吗?”

“让他说。”

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王三思。”

花溪村挖渠凿井的事,干得如火如荼,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杨什长站在大槐树下的石台,拔高声音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天干不下雨,庄稼种不下去,就得饿肚子,咱们得想个办法才是。这开渠凿河之事,正是里正娘子的提议,大家说说看法。”

众人半信半疑。

大多数人不认同冯蕴。

众人纷纷闭嘴,一双双眼睛看着杨什长。

但口口声声不要大兴土木的人,对于修建离宫却十分热衷。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片刻,听我说。”

长门从当初的几十号人,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人,她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做流匪,更不可能举家迁移,离开安渡。

“效仿什么?等雍怀王把淮河的水引过来,还缺这点井渠之水吗?何必兴师动众。”

流亡的路她是不想再走了。

她集中长门所有的力量,来挖井渠。

冯蕴坐在槐树下,不吱声。

说到底,她对村里人好,还不是为了她自己?

大槐树下安静一片。

对井渠多有赞誉,认为各郡应当效仿的,是万宁郡来的。

“那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各位抓紧时间秋收吧。下一季庄稼,想要收成,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但占惯了便宜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肯吃半点亏。

“此举高明,我郡也应效仿。”

冯蕴准备就裴獗的提议,先摸一下底。

“从山上凿井,一路由高到低,说是说得通,但有那么多水可用吗?”

“给万宁郡吧。只要他们找到足够水源,打暗井,通明沟,可暂解困局。”

都到八月下旬了,还热得跟什么似的……

他们不挖村子里其他人的土地,就沿着长门的田地边上,开出沟渠,一路往小界丘山延伸……

卢贵全的声音很大,大老远都听得见。

“没好处的事,里正娘子还不乐意干呢。大家听招呼就是……”

但也不乏能人异士,略一合计,就惊讶赞叹。

卢贵全有点心虚,不敢看冯蕴的眼睛,低声的咕哝:

“若当真能引水过来,那也比没有强,我赞同……”

二锦:啐!讨厌。

裴獗:来,把她丢下去,敢啐我娘子。

淳于焰:来,岳母大人,这边,隔壁老王有请,我们看看,要不要改一下剧本……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