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日本奴隶与昆仑奴(2 / 2)

台弯的嘉义县,也是因为林爽文起义,诸罗县百姓受不了这帮客家人,拼死守城,乾隆嘉奖忠义,这才改名嘉义县。

这些大地主并没有效仿欧洲殖民者的套路,搞奴隶种植园经济。

当然,名义上肯定不算奴隶,而是签订雇佣合同,反正昆仑奴又不识字。

吕宋总督府也曾数次上奏,阐明吕宋百姓宗族结社问题,请示朝廷适当出面节制。

台弯历史上爆发数次客家人带头的大规模起义,每次都能打的清军抱头鼠审,然后把清军干废了以后,接着就是自己内部打……土客矛盾嘛!

朱怡炅也确实收到了,然后他与内阁商议,能不能往西伯利亚大规模移民日本浪人……

对了,不光是日本浪人与东洋胡姬有着泛滥趋势,两广地区的昆仑奴这些年也在逐渐增多。

一一四.四一.八四.七五

再说,护卫什么的都是小事,谁敢在当今圣天子的龙兴省份闹事?

这很难不认出来,毕竟中国很难找到长得这么统一,身高这么矮小的人种。

东洋胡姬早几年前就有了,想不到如今居然变得更多了。

而北方各省大幅增涨的人口,很多都并非本地户籍,而是来自南方的移民户口,其中民间自发者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

此去跑了一趟殷洲贸易,虽只隔了一年,但吕宋这里明显又有新变化。

昆仑奴不是黑奴,他们的原产地在南洋群岛,虽然外貌长相非常类似,但基因学上并不相近,也没有亲缘关系。

在康子斐看来就是更为井井有条了,而且沿海村镇的人口也变得更多了。椰城总督在南洋大开杀戒时,他已经在殷洲航线路上了,所以并不知道消息。

因为满清禁止办私塾,这会让人聚集,容易造反……跟元宵被取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此几年下来,即便有总督府出面调控,还是出现了一些海外大地主。

因为日本浪人很多都是在国内砍过人的,沿海官员纷纷上奏朝廷,请求能够出台政策予以管控。

明明此前才爆发过百姓一揆,这么快就不长记性了……也可能是这些武家的权贵豪门,从来都不在乎百姓什么想法。

好几处港口的商船络绎不绝,特别是青楼楚馆,明显多了好几家。

仅仅只是岷埠港,依托港口建立的县城,在朝廷确立了规矩以后,这里的人口明显增多,而且开始主动接纳归化士著。

熟悉了航线,又有檀香群岛作为航线补给点,一来二去之后,返程的速度就是这么快。

从吕宋到台弯,再到东南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肉眼可见的繁华。

这些客家人在海外抱团取暖,便是做了海外大地主的佃户,同样也都是客客气气,基本都不敢太过分。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爪哇岛东部的巴厘岛土著黑人了,巴厘岛的土著黑人常年被爪哇土著欺负,经常被袭扰掠夺人口。

冬去春来,南京城已经开始过元旦

康子悲的贸易船队,终于返回岷埠港(马尼拉)。

这种模式不仅在吕宋海外吃得开,在台弯、闽粤等地也非常普遍,他们也有另一种称呼——客家人。

甚至于,幕府还很有针对性,见到中国那边似乎很喜欢日本的女人,尤其年轻貌美的,往往价钱卖的更高。

大明新朝不禁私塾,百姓有钱了,自然也会想起来重新集资办学,请先生回来教书识字。就连一些地方大商人赚到钱了,有些为了名望和凝聚力,也会在地方出钱办理义学。

既然横竖都是贩卖人口,那男的女的不都能卖?

当地商人笑道:“哪有恁多海外胡姬,那得花多少银子,而且也捞不到多少好看的,人也不够分。这些新开的青楼,一大半都是用的东洋胡姬。”

等打的差不多了,清军趁机来平叛,都快形成固定套路了。

客家客家,客居外省,不仅代表了民系,也代表种移民文化。

关键还是在于面子,就像之前的战马拉车一样,战马脾气凶悍,驯养拉车很麻烦,也没那么舒服,可坐出去就是有面子。

虽然都被安排在城镇外围,基本不允许入城,但落户的确都落户了,只是落户的番人籍,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开始。

阉割是肯定的,从很早以前,阿拉伯人贩卖昆仑奴来中国,也都是阉割过的。

因为阿拉伯商人害怕中国人也掌握“核心竞争力”,让他们没有生意了。

历史上,还有猎奇心理娶了昆仑奴为妾,取名叫媚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