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股份制公司(2 / 2)

沿海城市出现工厂,也意味着工商业的产量迅速增长。

&;=&;&;&;产品一多,就得卖出去,变为利润。

日本、南朝鲜、南洋群岛、东南亚、西域的市场,已经完全被中国商贾垄断。

就连荷兰人在南洋仅剩下把持的香料群岛贸易,也在中国商人的疯狂挤兑下,在去年就已宣告破产,香料群岛虽然还在荷兰人手中控制,但所有香料的收购专营渠道,早已被中国商人侵吞了干净。

要是换作以前,荷兰人保不齐就得发动大屠杀,但现在嘛……只要他们敢这么干,都不用朝廷发兵,光是这些件结社出海的海商,自己就能拉起一支临时舰队,跟荷兰人拼一拼,到底谁更船坚炮利。

这年头,没点家伙傍身,谁好意思出海做生意?

中国商贾不仅挤兑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市场份额,同时自己内部也在疯狂内卷。

这些家伙为了垄断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联手砸钱,不断抬高棉花、香料这些原料货物的收购价,利用财力去挤垮别国以及敌对商社。

荷兰人先是失去了香料群岛贸易专营权力,如今又接连在棉纺织业受到巨大冲击,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好不容易之前与英国人联手,稍微喘了口气。

现在又被中国商贾疯狂内卷挤兑,甚至他们还是被误杀的,中国商贾也不需要专门砸钱,来对付弱小的荷兰人。

今年年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价再创新低,许多荷兰股民对公司失望,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

与此同时,印度孟加拉地区,自从英国人将这里的殖民地,打包卖给了大明中国。原本尚处于萌芽期的孟加拉工业,迅速被来到这里的中国商人冲垮,所有工业城市不是被中国商品占领,就是干脆被中国商人控制收购。

从表面上看,孟加拉上下全部沉溺于中国商品,还有中国工厂带来的巨额利润,他们似乎也变得更有钱了。但这都是表象,实际上整个孟加拉从军事到国家财政,已经完全依托于孟加拉总督府。

孟加拉总督府已经在去年,与吉大港总督正式合并,孟加拉总督迁调回国,而吉大港总督转为孟加拉总督。

张广泗这家伙运气不错,原来的孟加拉总督回国了,而他正好顶上空缺,总督是做不了了,但却提调到了都督府主官,还是皇帝亲下的圣旨。

他也明白皇帝给他这个任命是什么意思,要不了几年,孟加拉总督府与孟加拉本土贵族,必有一战,就算没有战争,也要强行找理由发动战争,完全控制这里。

这里的土地肥沃,河流水系丰富,还有好几个天然良港,说一句老天爷赏饭吃都不为过。

如此好地,怎么可能让这群愚昧无知的孟加拉人独占?

在远东亚洲的海贸市场,中国商人疯狂内卷挤兑之下,终于有内地省份的商社按捺不住,他们斗不过最早吃螃蟹的闽浙粤海商。

于是乎,这些斗争失利的南方内地商人,陆续选择加入殷洲远洋贸易的行列,这条航路太远,真没多少沿海商人愿意走。

虽然利润很大,但对比亚洲市场,还是让他们觉得划不来,也是风险很大。

风险确实有,但利润也高,那些加入远洋贸易的内地商人,仅仅第一年,刨去各项成本和船员水手的高薪,也还是赚取了几倍的利润。

而且全程只沉默一艘船,风暴天气船舱进水,坏了两船货物。

这可激励了其他商人,越来越多商人选择前往殷洲探险,到最后不仅有南方商人,连北方商人也加入其中,而且一加入往往都是一群商人抱团前往。

这样便可以分摊远洋有可能带来的损失,所有商人共同进退,赚了就一起赚,赔了就一起赔,有钱了也能将生意进一步做大,甚至与那些垄断市场的大商社竞争。

朱怡炅不知不觉间,这个时代的商人,居然自己就无师自通,慢慢琢磨出了股份制公司的雏形。

还只是雏形,而且仅限于远洋殷洲的海贸。

即便抱团了,这些商人也还是以籍贯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