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包税制和分封制(2 / 2)

整个印度大部分土地,其实都不值得直接作为领土统治,只能当做殖民地,就像日本那样。要不然统治成本就太高了,大明没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给印度做改革,光是世界殖民都快抽不出人手了。

&;=&;&;&;反倒是殖民倾销,可以短时间内为大明攫取大量的财富和利润,而且也能进一步弱化印度的实力与潜力。

对了,还要将印度给拆分开来,不能像英国人那样,单纯为了图省事,就把印度强行糅合在一起,整成一个国家。

虽然这样整出来的印度,内部矛盾重重,但矛盾再大,也是一个整体,就算打不过你,也能天天恶心伱。

还是将其直接变成无数个小邦国,让他们相互割据统治比较好。就算后期大明衰弱,控制不了了。这些小土邦光是内部互相打都够呛,也就没有余力来给大明添乱了。

不过,孟加拉必须要全部吞下,这里的战略地位,还有肥沃富饶的土地,再加上海贸港口,都不可能让它真的独立。

等大明稍微腾出些手来,这里肯定还要继续移民,而且除了移民百姓,还要迁移一些读书人、道士、和尚,来冲击原本的宗教和教育体系。

不说将这里的种姓制完全冲垮,至少也要让移民到这里的汉人,不要被种姓制腐化掉,要不然高低又是一个莫卧儿帝国。

……

就在张广泗、耿守义于孟加拉站稳脚跟的同时。

南京城。

今年的新科会试也已圆满结束,有了上一次的预热试水,这一科的进考士子们,已经对全新采用的科举分数制基本熟悉。

并且,仅从前十名的卷面来看,历算天文以及海外藩国的得分明显提高了不少。这意味着天下士子,就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做官,对于海外藩事以及历算科学上的关注,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是个好兆头!

只是伴随着科举一次又一次的举办,那些吏员的晋升渠道,往后也会愈发的艰难。

这无可避免,因为科举会试考上来的进士,肯定得授予品官,哪怕每一级的会试授予品级都在降低,但再低也比无品的吏员们高。

而且,每届科举,同样也会贡献大量新科进士,几百号进士都授予品官,又有更多的举人争抢吏员。再加上随着科举难度逐年攀升,脱颖而出的新科进士也普遍不再是那种银枪蜡头,无非缺乏实干经验。

这些人入仕以后,只要稍微观政上手一下,普遍也会比吏员们升的更快。

大明新朝到了如今,立国已经超过十年,就连太子今年也都十一岁了,距离加冠没几年了,就算四川、西南等地,官吏也快充实的差不多。

要不是朝廷一直在着手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怕是科举再来个几届,新科进士都快没有空缺来安排官职了。

毕竟,大明新朝的官吏从上到下,普遍都是年轻人,就连内阁也有两位阁臣属于年轻人行列,还有两位阁老同样也是正值壮年,说句年富力强也不为过。

这么多年轻官吏,只要不去贪污犯罪,几乎很难短时间内退下来。

而且朱怡炅也在有意培养官学和国子监体系,虽说不至于立刻搞什么义务教育和公务员考试体系,但也在开始逐步占据官吏的份额。

时代在变革,不仅是世界格局,还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