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满族满语没了(2 / 2)

是的,就是两个人,其中一人还没开干,就先被努尔哈赤咔嚓了,另一人也算天纵奇才了,愣是东拼西凑把满文给编出来了。

然后皇太极觉得这个满文实在太简陋了,很多地方还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又专门派了……一个人去改进满文。

&;=&;&;&;就这样,靠着两位“奇才”,满文成功诞生,且一直延续至今。

呵呵。

于是乎,有清一朝,大清皇帝几乎都不喜欢用满文,因为这玩意儿简直错漏百出,用汉文、蒙文书写的圣旨诏书都没有问题,唯独满文总有歧义,或者干脆看不懂。

真要说雍正在圣旨动了手脚,那就只能在满文圣旨动手脚了。

陈弘谋写的很详细,生怕皇帝看不懂,反正就是告诉皇帝,给这些满人百姓改名的必要性。

而且改名不是重点,重点是后续解决方案,先由官府大张旗鼓派人去乡下聚集那些满人百姓,然后再将所有满人百姓,重新按照汉民、日本人、高丽人、女真人籍贯拆分再编户。

女真也不必再叫女真,直接改名靺鞨、肃慎都行,日本则更名扶桑,要的就是老百姓看不明白,让他们以为这些满人百姓都是被裹挟的,许多还是他们的同族。

如此,官府再稍加因势利导,这问题自然而然。

陈弘谋写的奏章其实算是在跟皇帝报备,具体实施方案早就快马送去沈阳,递交到知府大人手上了。

数日后,抚西镇。

二里村村口,好些百姓都在排队,队伍最前方还有个书吏负责登记。

书吏:“叫什么?”

百姓:“王二狗。”

书吏:“哪族的?”

百姓:“不知道。”

书吏:“那你父母是哪族的?”

百姓:“父亲没见过,母亲应该是汉人。”

书吏:“那就落籍汉人。”

百姓:“谢大老爷。”

书吏:“下一个。”

又有百姓上前,排队的都是被召集的满人百姓。

不止这个村子有,还有其余各村子也都在同步实行。

作为辽东官吏,不光陈弘谋这个钦点的状元县令,其余下属官吏也都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只是重新给辖区的满人百姓编户划籍,这等事情还是能够做主,但须有报备。

而这些满人百姓于此前编户时,就已统一起了汉名汉姓,姓氏不够就书吏们来凑。如今倒也省却不少麻烦,大部分还都学会了一些简单汉文,不会的也有专门从附近村里找来的汉民翻译。

给粮食薪酬,不白干。

陈弘谋的手段简单粗暴,这些满人百姓重新划分户籍,基本只要会说两句汉话,父母一方是汉人,则全按汉人落籍。

整个抚西镇最终全部落籍下来,满人百姓直接锐减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也是改了靺鞨、高丽诸族,扶桑百姓直接被名义删除了。

这些扶桑百姓大多都是当年万历朝鲜战争留下来的后裔,经过多年繁衍,早没了扶桑特征,说他们是汉民也不为过。

唯一意外地是扶桑没了,居然多出了一些俄罗斯人。

感觉会被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