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拜祭凤阳(2 / 2)

纸面军队绝对已经超过万人,但这只是纸面数据,鹿儿岛城的岛津家本部武士足轻不过三千,还都不是明军那种职责士兵。

<div class="contentadv"> 余下军队全部在各自萨摩藩的支藩分家那里,这是日本武家政权层层架空的必然结果。

援兵什么的完全不存在。

这源于岛津吉贵的改革,由于岛津吉贵、岛津继丰连续两代庶子继位。

这极大影响了岛津吉贵家的统治,所以岛津吉贵为了给儿子铺路,故重新划分了内部阶级。

阶级划分意味着利益再分配,按历史规律,肯定会有人不满意,甚至是反对。

就连种子岛家这种低级家族因为是岛津吉贵的亲信家臣,所以也被抬了一下。

其他岛津分家,还有那些被强制分配利益的萨摩支藩自然更加不满。唯一的好处就是,岛津吉贵这个“本家”的地位提高了。

再者,此番来攻打萨摩藩的可是中国皇帝的大军。

这意味着萨摩藩肯定打不赢,既然打不赢,那为何不保存实力,静待战况。

若是岛津吉贵赢了,他们就出兵帮忙,事后岛津吉贵也说不出什么来。

要是岛津吉贵输了,那就更好了,岛津吉贵更加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甚至于有些分家还想着,岛津吉贵最好就这么死在鹿儿岛城,死在中国军队手上。

虽然还有个名义藩主岛津继丰,但岛津继丰长年患病,蜗居江户城。

不管岛津继丰能不能回来鹿儿岛,其实问题已经不大。

如此各怀心思,萨摩藩败局已定。

淮南,凤阳。

朱怡炅按着内阁那边的行程安排,在御营军的保护下北上前往凤阳府,拜祭大明皇陵。

这里不是朱元璋他老人家的陵墓,而是明朝祖陵,曾经还被大西王张献忠洗劫焚烧过一次。

到了满清时期,这里又被官府下令,强拆房舍,至乾隆年间,明皇陵便已不复存在,唯二碑(有字碑、无字碑)、石人石马还在。

看着眼前虽经过修缮,却还是能见着些许抢桑破败的明皇陵,朱怡炅要说没有感触,那是不可能的。

但也仅仅只是感触罢了,就如现代游客见到名胜古迹一般。

一旁,见皇帝驻足半天也不进去,随行官员还以为是对皇陵修缮不满,连忙苦着脸请罪道:“陛下容禀,皇陵历经战乱,破败太过严重,很多地方都已损毁不复存在,从各处调集石料建材翻修尚需时日……”

“无妨。”朱怡炅摆摆手,倒没说什么一切从简的话。

这里是明皇陵,政治意义大于实际价值,正如紫禁城一样,慢慢修就可以了,大明每年也不缺这么点修缮银子。

进了皇陵,如同昔日告祭明孝陵一样,礼部早已润色准备好了念词。

“大明仁祖皇帝(朱元璋他爸)在天之灵,子孙朱怡炅……”

一番略显繁琐庄重的祭拜凭吊,也没去搞什么大哭什么的,主要是哭不出来。

旁边的起居注官员随即提笔记录:“建武二年,帝谒陵,百官从之,以彰圣德。”

当朱怡炅按着流程祭拜完,都已经临近天黑,朱怡炅拖着疲惫的身躯直接在凤阳府城里头临时下榻。

到了翌日。

朱怡炅才再度亲临准水前线,抚慰军心。

无外乎“将士们辛苦了!”,“军中伙食可还吃的惯?”,“可成家了?”云云。

虽主要是作秀,但朱怡炅能放得开架子,说的也多是家长里短,全然没有半点皇帝威严。

短短一天过去,与前线将士完全打成一片不可能,却也让这些军中将士对皇帝莫名亲近了不少。

军队里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实际见到皇帝又不一样。

至少皇帝种地也并非是用的金锄头。

今天这波宣抚军心只是祭拜时的顺带操作,也不知道回头得诞生多少在军队里吹牛“自己见过皇帝”,“与皇帝老子说过话”什么的。

朱怡炅在凤阳府待了有一个星期左右,中途还特意召见过杨恭一面。

拜祭皇陵、宣抚前线结束,朱怡炅回返南京。

建武二年就这么要过去了。

这段剧情看来都不喜欢,那就切回国内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