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议和(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明军战略大获全胜,成功将战线推至汉阳。

隆科多仅带五千八旗步军退守荆州(江陵),苟延残喘。

这里也是荆州将军、八旗满城驻地。

湖北如此,湖南局势更是一团糟。

整个湘南、湘西到处都在叛乱,南赣明军仅控制湘东半片。

两湖这个天下粮仓,雍正的半个命根子也完了。

时至今日,南方形势已然明朗。

……

北方战场。

清军大溃,张文焕近四万西北精兵,几乎全折在了淮水。

杨恭的第一军、于可成的第七军相继渡河北进。

淮北泗州、宿州、蒙城、颍州全部改弦易帜,江北海州、宿迁亦是毫无反抗之力。

明军兵至骆马湖,徐州府直接成为抗明前线。

明军不是不想再往北,而是整个江北在先前八卦教、清军来回犁了好几遍。

不说打成一片白地,那也是流寇四起。光是镇压清剿这些流寇,顺带恢复当地民生,赈济灾民都要花费大把的钱粮。

再往北,山东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北伐,不仅兵力不足,而且纯粹就是赔本买卖。

……

雍正终于放弃南下攻明的打算,近四万西北边军都打不过三万明军。

而今六万明军渡河北进,手里只剩十万直隶大军,外加徐州张文焕的八千索伦兵以及山河四省地方的杂牌部队。

这特么拿头去打啊!

南北两路大败,两湖地区更是几近崩溃。

大清已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张廷玉终于不再明哲保身,给出建言:“议和!”

这两字一出口,雍正却是并未恼火,甚至马齐等诸大臣,同样也没有开口激烈反对。

此议和非彼议和。

张廷玉所言议和,自然不可能是同南京的朱皇帝议和。

早在战前,雍正就已派张廷玉几人名为招抚,实为议和去过一次,随后不欢而散。

现在吃了败仗,更加不可能成功。

而就在雍正对明军发动合围攻势的时候,准噶尔现任汗王策妄阿拉布坦,这个满清头号大敌刚刚派遣使者向陕甘总督年羹尧递送了议和请求。

这位策妄阿拉布坦实际是葛二蛋的侄子,葛二蛋被康熙打到病死以后,接了他的班做了准噶尔的新大汗。

其具体成就基本可以归纳为:这家伙是准噶尔的中兴之主。

准噶尔横行中亚的火铳骑兵,就是策妄阿拉布坦给整出来的。

还有盘踞西藏的和硕特汗国也是策妄阿拉布坦强行派兵,跨过了千里无人区羌塘奇袭灭掉的。

直至雍正年间,策妄阿拉布坦甚至还一度扭转了西北战场,两军的攻守之势。

乾隆确实足够幸运,这位满清头号大敌、准噶尔中兴之主,到底还是死在了雍正前头。

史载为暴毙,但按照蒙古人的优良传统……呵呵。

现在,张廷玉提出要议和,这意思几乎不言而喻。

这一年,雍正王朝风雨飘摇。

写了一章,不满意,删了删了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