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云贵糜烂(1 / 2)

第224章 云贵糜烂

贵州,思州。

思州虽为府,却不领县,仅领四个宣慰司。

几月前还气势如虹,大有席卷整个黔贵趋势的苗人起义军。

就在刚刚,于这思州府城下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起义军首领之一的红银更是当场战死。

这其实也怪他们自己运气不好。

提前十年起兵,虽然靠着苗人的凝聚力爆发出了与十年后相同,甚至更强大的战斗力。

但他们运气实在太差,这一年,正好是张广泗来做思州知府的年份。

张广泗,汉军镶红旗人,这人可了不得,虽现在做的只是一介小小思州知府,但其人却是贯穿了雍正、乾隆两朝的名将。

这么说吧!张广泗做过岳钟琪的副将,跟着讨过准噶尔。

这场历史上席卷整个黔贵,逼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引咎辞官的古州苗民大起义,便是张广泗一手平定。

那时张广泗已经当到湖广总督,在西南糜烂不可治的情况下,这位临危受命,节制六省军队,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六省总督了。

短短数月,势大难治的叛乱苗人就被迅速平定。

到了乾隆朝,张广泗还被任命为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总督经略大小金川战役。

这也是张广泗最后一战。

差不多与岳钟琪相似的剧本,张广泗因“贻误战机”被乾隆砍了。

跟着被砍的,还有被乾隆派到前线掣肘张广泗的讷亲,致使张广泗难以统领全军,从而僵持焦灼。

苗人起义军原本只是打到了邛水司(八弓),见着思州孤城,知府又是新来的,想必就是个无用的文弱读书人。

于是乎,这支苗人起义军仗着人多势众,都还未完全坐大,便跑来攻打思州,准备好生劫掠一番,就顺着思州流窜入湘西。

这时候还是康熙、雍正交替,苗人主要还是集中于黔贵和湘西,云南苗人还是在清朝慢慢随着改土归流和清军镇压,才逐渐迁入的。

湘西的苗人叫红苗,且慑于清廷武力已经臣服。

至于能服从多久,就全看清廷的改土归流能否跟得上清廷的武力衰弱速度了?

苗人起义军攻打思州,本以为十拿九稳,却又是久攻不克。

时间一长,士气难免低落。

张广泗果断抓住战机,力排众议,亲领一支孤军夜袭敌营。

一战定乾坤,苗人大溃!

红银战死,包利收拢残兵往西面退去。

张广泗本想追击,但奈何溃败的苗人太多,且自己又是思州知府,没有总督调令,根本没法出思州平叛。

张广泗只得坐视苗人溃兵逃走,同时给总督高其倬写信,请求让他带兵平叛。

然后,搞笑的来了。

张广泗以少胜多,一战击溃苗人起义军,以知府之尊表现出了不该有的武将才能。

而且,其与云贵总督高其倬一前一后,都算是新来的。

如今贵州爆发苗人叛乱,高其倬但凡聪明,就肯定得跟张广泗守望相助才是。

然而,高其倬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却是,让张广泗不要轻举妄动,好生收拢部下,不要进攻苗人。

再然后,派了个信得过的本地官,去招抚。

是的,招抚。

对方都叛乱了,还刚刚被手下的一个知府迎头痛击。这时不想着赶紧趁机调兵镇压,居然还想着招抚。

妥妥的大宋行为!

难怪后面雍正要斥责这人胆小误事,不堪大用。还专门将曾经给他的夸赞之词,全部从奏折文书里删去,好掩饰自己并未识人不明。

高其倬如此态度,除了看呆张广泗外,也给了包利难得的喘息之机。

包利先是一路退至平越军民府(嘉庆三年改为直隶州),在这里稍作休整后,随即南下。

黔南的苗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