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索伦人(1 / 2)

第215章 索伦人

雍正经过商议,最终决定从西北边疆抽调3万边军回援。

其中八旗兵12000,车骑营18000。

另外,还从盛京额外调派了8800人的索伦兵。

索伦兵,满清的王牌部队。

它并不泛指某个民族,而是包括了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三个民族部落。

与绿营一样,几乎是承包了满清绝大部分军事战争。

而索伦人最初和满清发生联系,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那时努尔哈赤刚刚建立后金。

同时期的索伦部也出了个厉害人物,叫博木博果尔。因为黑龙江流域水草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所以他率领族人在此开拓。

一边狩猎,一边种地放牧,逐渐发展成黑龙江诸部中势力雄厚的大部落,雅克萨、阿萨金、乌鲁苏等都是他们的城屯。

然后,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建立满清,黑龙江诸部慑于皇太极威严前来朝贡,当时博木博果尔也去了,但并不恭敬。

这让皇太极十分不满,于是乎双方爆发冲突。两边打了半年,博木博果尔靠着雅克萨城据守,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击败,至此索伦部被皇太极征服并编入八旗。

皇太极深知自己能胜,全靠人多势众,外加索伦人内部不团结,甚至有言:“盛京之兵,亦不如索伦、达呼(斡)尔兵。”

从皇太极开始,满清为了维持索伦人的野性和战斗力,不仅不允许索伦兵与其他兵共居,以免沾染“懒惰恶习”。

农业生产更是不许沾边,《清实录》中有明确的记载:“不可使索伦人专习耕作,恐日久本业俱忘,于边疆无益。”

有清一朝,对待索伦人一直都是打牲贡貂、寓兵于猎。

满清皇室甚至要求,索伦人必须七八岁就开始练习骑射,十五岁开始就要为满清朝廷打牲贡貂,而且还是翻越外兴安岭远走狩猎。

说起来,这里头还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情,索伦人一开始只是纯粹的冷兵器部落。到了雍正朝,为了对付外敌,雍正开始斥资给索伦人配备火铳,并教他们怎么玩。

结果,乾隆登基以后,木兰围猎,索伦人背着他老爹雍正发的火铳去参加。

乾隆看到直接大怒。

《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围猎用弓箭,是从前的旧规,理应勤习,况索伦等皆猎兽之人,自应精于弓箭,故向来于精锐兵丁之内,尤称手快。伊等如但求易于得兽,久则弓箭旧习必致废弛。”

随后,乾隆便以每枪给银一两概行收回,收回后严禁偷买自造,查出即行治罪。

只不过,索伦兵虽然在满清历史上鼎鼎大名,但现在还是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一朝,清廷对索伦人也就那样。倒不是索伦人战斗力不强,而是陕甘战场的那二十四万八旗和绿营军太强。

这时的陕甘战场,由于长期面对准噶尔汗国的军事压力,甚至时不时还要深入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打仗。

这些长年在西北的八旗、绿营可是非常厉害的,对比之下,索伦人的确更家悍勇,但终究人数太少,所以并未引起康熙太多重视。

真正重视索伦人的是雍正,或许也是为了从年羹尧手里夺权吧?

直到乾隆朝,准噶尔被彻底灭了以后,最后具备战斗力的西北八旗和绿营迅速腐化,索伦人才成了满清的命根子。

不过现在,朱怡炅却是似乎可以提前好多年见到这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大清王牌部队了。

当然,真正要跟朱怡炅的大明发生碰撞,怕是今年都不可能了。

雍正虽说决定从西北调兵,还要从盛京老家调骁勇的索伦兵入关。但如此多的军队调动,所需粮草筹措,还有大军的行程。

本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而且就算真的到了,雍正也得先平叛,把到处祸乱的八卦教和各路叛军一一削平。

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南下。

……

江南。

没有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俩月就过去了。

南京城各处牢房关押的瘾君子,陆续戒毒成功。

不可避免,死了一些人。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是强制干戒,总有那么一些人体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