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加派与包税制(1 / 2)

第189章 加派与包税制

时间回到五月初。

乾清宫。

雍正看着手里的奏折,脸色发沉,良久才叹口气。

这是新晋太子太保陕甘总督年羹尧上的,请求朝廷尽快拨发西北二十四万边军军饷钱粮的奏折。

这奏折若是放在平常,自然没啥问题,也无可厚非。但要知道,西北的军饷钱粮调拨,一直都是由河南与山东支应。

而现在,这两省可是刚刚才闹过兵灾,如何还能像先前一样为西北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军需。

可雍正也知道,他不但不能不给,相反,还得尽快解决此事。

毕竟,他能坐稳皇位,除了康熙加上他的提前部署,还有个原因便是在于如今坐镇西北的年羹尧。

正因为西北有年羹尧,南方有隆科多,雍正对朝野内外说话才有底气。同样的,原历史的胤禵没敢造反,也是在于年羹尧的牵制。

而且,年羹尧这奏折里,话里话外无不透露着西北都是一群骄兵悍将,唯有他才能镇的住。

这不仅是在跟雍正表现能力,同样也是在展现实力。

对此,雍正虽然心中有气,但先前的隆科多都被其忍下了,这年羹尧再忍下来也不是不可以。

历史上,雍正初年对西北用兵,年羹尧始终打不开局面不说,还屡屡因为粮草递送不及、缺额等原因,擅杀了不少朝廷命官。

就这,雍正都忍下了,反而还安抚说:你只管好好打仗,朝堂的压力都有朕为你担着。

思忖片刻,雍正开口喊道:“传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和硕怡亲王允祥还有吏部左侍郎张廷玉速来见朕。”

“嗻!”

马上便有人下去通传。

不消片刻,三人便先后来至乾清宫。

其中,三人位次还颇有讲究,十三阿哥允祥在前,马齐落后半筹,张廷玉则缀在后头。

“奴才(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三人见到雍正,连忙叩首行礼。

仅有马齐自称奴才,允祥与张廷玉都是称臣。

前者是亲王兼议政王,后者张廷玉虽是南书房值班大臣,但却并非旗人,所以不用也不配自称奴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满清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也从始至终都是“汉”臣,从未被抬过旗。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跟雍正间的特殊关系,雍正需要他这个“汉”臣。

说简单点就是,康熙朝,各省巡抚总督等封疆大吏,不是满人就是汉八旗,再不济就是包衣奴才。

但这种现象,到了雍正朝就发生了改变,雍正十三年,全国被提拔的巡抚总督基本上都是汉人,再不济也是汉八旗,满人几乎得不到实缺。

以至于满清朝野对雍正的评价都是“重汉轻满”,这也是雍正要的效果,他需要汉人读书人的支持。

这个配享太庙,位列三台的亲信“汉”臣,便是雍正树立的表率。所以即便张廷玉功高卓著,却也始终无法抬旗。

到了雍正死后,还专门留了一手(遗诏),让乾隆无论如何,哪怕把张廷玉一撸到底,人家死后也得把他抬入太庙。

“免礼。都看看吧!”

雍正不喜废话,说着便将年羹尧的要钱奏折递了下去,给三人互相传阅。

待三人都看完,雍正这才复又开口问道:“诸卿可有甚法子?”

无人回答。

这能有什么法子?

无非给与不给,以往北方粮食不济,基本都有南边的漕粮来支撑。

可是现在不行,虽然河南、山东的八卦教叛军已经被平了,但漕运还是断了。

南京被破,隆科多退至安庆,整个长江以南都已被伪明反贼控制。

这还谈个屁的漕运啊!

不仅是没了漕运,便连江南繁华之地的赋税也没了。

而湖广的漕粮同样需要自汉口交入长江,再通过运河水路递送北方。

现在漕运一断,湖广的漕粮再想来北京只能通过陆路运输。

这简直就是特么的在扯淡,先不提这一路上的运输成本,光是时间怕是也来不及。

不出意外,今年整个北方怕是都得闹粮荒,这还上哪儿去给西北输送军粮。

雍正皱眉,沉默片刻随即开始点名:“马卿,你有何法子?”

马齐脸色一苦,上前硬着头皮道:“国库空虚,或可先等一等,待南方的……”

话没说完,就被雍正打断。

这要是能等,那还用问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