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农业(1 / 2)

朱慈烺是很小心眼的,他可不愿意别人抄袭他的东西。

哪怕,这玩意,实际上也是他抄袭别人的成果。

只不过,这个被他抄袭的对象,在另一个时空里面罢了。

不过饶是如此,这并不代表着,朱慈烺会慷慨地将自己的成果,任由旁人去抄袭。

此刻,但只见到朱慈烺思考了片刻后,若有所思地说道。

“想要防住抄袭,可真是不易……”

蒸汽机这玩意,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制造难度也就是那样,只在懂了原理,再有手艺精湛的手工匠人们可用,这么一来,想要仿制出来此物,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想要,防止旁人学习到这项技术,那能够严格保密的手段,只有一个——严加封锁,尽可能让更少的人,知道这种机器。

但这,又不太现实。

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蒸汽机未来,会走入到无数工厂,还有矿场,被制作成无数种工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密,谈何容易?

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保密,而把这种机器,给束之于高阁,那又不靠谱——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只是为了保密,便将其给束之高阁,那难免是有些,因噎废食了。

“陛下,此物的保密,确实是不易!”

旁边的宋应星也露出担忧之色,朝朱慈烺说道。

“保密还是要的,要严查海关,防止此物流出海外,同时,对各工厂也要下禁令,严禁他们将此物,泄露给西夷,但是,这些充其量,只能够防一时,防不了一世,短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西夷断然也能够,习得这个蒸汽机的奥妙之处,并加以仿制的,这虽然是我大明朝的损失,但朕看来,也不全是坏处……”

朱慈烺思考着说道,说到这,他顿了顿语气,朝在场的众人说道。

“今日我大明朝,能够造出来这个蒸汽机,可若是,就此满足,停止研究与发展,那无疑是技术之严重退步,古人有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科学大道上,也亦是这个道理,若天下唯有我大明,习得这蒸汽机的技术,那十有八九,要走上故步自封的老路,可能以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后,这天下的蒸汽机,还是这般模样!”

“技术此物,有竞争,才有发展!”

“西夷也学会了此技术,那就让他们学了去,我大明朝只需要,不断研发,对技术进行更新迭代,便可以永远领先于西夷!”

“而且,西夷们习得此技,说不定,也能够对这技术之发展,走到推动之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大明朝也便以学习一下西夷的长处……“

“皇上圣明!”

一旁的魏藻德领着宋应星等人纷纷恭维。

而朱慈烺的心情,却是相当不错,因为这个蒸汽机作为新动力的出现,对于工业上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首先,大明朝各大铳厂,估摸着是可以大大提高其的生产效率了。

米涅步枪的产量,估计能更上一层楼,同时呢,因为动力强劲,原先质量较好,但因为强度太高,不易钻取,拉膛线的钢材,也可以得以应用。

枪管寿命得到保障。

而蒸汽机的出现,也会使得各大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大大增加,其产生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商品,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其能够最直接影响到的产业,就是大明朝的纺织业。

呃,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小小的问题——把大明朝女织给彻底的破坏掉。

大明朝之前,虽然有大纺织工坊,但他们出产的丝绸,或是布匹,论起质量来,实际上不比民间小户人家的妇人们织出来的布帛强到哪里去。

可一旦机器被应用到纺织业,再加上,蒸汽机又会推动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女织这个行业,是废掉了——大明朝从事女织的人口,至少有几千万,他们是传统祖传里面,家庭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今少了他们,估摸着许多百姓的日子,又要过得坏一些了。

同时呢,大规模发展的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煤炭,铁矿,等产业,未来势必是牺牲掉许多人的生命,同时,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呢,野蛮发展的工业,还有工厂里面,为蒸汽机锅炉,竖起来的烟囱,和不分昼夜燃烧着的煤炭,大概也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

哦对了,由于技术的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降低很多。

所以,未来大明朝,那些个从农村破产,走出农村的低层小民,日子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这一次,用上位者的话,可以称之为“时代的阵痛,但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一个普通人的头上,那便是一座大山。

不会比工业革命之初的大英帝国的子民们,强到哪里去,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饿不死了。

呃,从这一点看,大概也是蛮“进步”的。

毕竟,历朝历代,哪朝哪代没大规模的饿死人?

饿死几十万,几百万的有,饿死几千万的,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出过。

所以,哪怕只是保证大明子民不被饿死这一条,这足够让朱慈烺吹嘘了。

并让他所统治的隆武年间,被后世史书,冠以为“隆武之治”。

嗯,朱慈烺作为千古一代,是板上钉钉的了。

别的不说,历朝历代的皇帝,充其量就是在华夏本土玩玩,可朱慈烺呢?

却是已经下南洋,夺美洲,取印度。

灭蒙古。

疆域之广,历史上的蒙元也没法跟他比。

而民生方面,之前的历朝历代,也照样没法跟他比。

商业,经济繁荣,海贸这方面,哪怕是两宋,也没办法跟他比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慈烺的隆武之治,是板上钉钉的了。

他也注定,要成为华夏历史上的,有史以来的第一帝。

如果大明朝不亡的话,他在历代帝王里面的排名里面,或许会仅次于太祖朱元璋——太祖朱元璋是祖宗,按华夏人的规矩,哪怕是真超越了祖宗,在排名上,也是不能超越滴。

至于什么,小赢了,小猪了,小李,小赵了,在朱慈烺这,那就只能够排到他后面。

当然了,尧舜禹这三代,朱慈烺大概也不能超越的。

毕竟,儒家在编故事上面,已经给这三位封了神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对比历代天子时,往往也不会,把这几位给列入到其中吧?

毕竟这几位具体的事迹,是一概不知,就是有记载的,其内容也相当存疑,像是儒家编出来的小作文。

表面上看,朱慈烺这个大明天子,似乎有些不把人当人看,不太顾及民生,但光是不让百姓们饿死这一条,就足够让他超越华夏历朝历代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统治者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