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增设乡官更改科举(1 / 2)

“看来大伙都认同这个增设乡官的事!”

朱慈烺笑吟吟地看着众人道。

这个增设乡官,同样也是朱慈烺授意苏德提出来的。

此时,看众人反响不错,并没有抵触,朱慈烺当即,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乡官,自然是要设的,但仅仅只是设乡官吗?大伙觉得呢?”

“这……”

一时间,众“英雄”们,不由地诧异地看向了朱慈烺。

而苏德,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暗道一声。

莫非,殿下还有什么想做的?

这时,只听朱慈烺,当着集贤堂内的众英雄们,笑吟吟地道。

“乡官要设,但是,乡官是何品阶,一年又食多少俸禄?除此之外,一县内,分成几个乡镇,又设几个乡官?而且,设出来的乡官,总不能够一人,管理数十村镇吧?”

“只怕是,还少不得许多吏员随同治理地方!”

“这乡官的职权又有哪里?这些事情,可得慢慢的商量……”

“殿下说的是,此事跟那征收工商之税,还有反腐肃贪一样,都需要从长计议,好生计划……”

闻言,集贤堂内的众人赶紧赔笑道。

可朱慈烺却摆了摆手,通过苏德提出来的这三个问题,朱慈烺已经看出来了,在英雄联盟里面,绝大多数的英雄,是支持他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慈烺是更进一步,提出来自己的要进行的改革,只听他笑吟吟地道。

“不过,国朝如今,体制当中,最大的问题,在本宫看来,却不在于这县治以下,无有官吏上面!”

“不在于,对乡间把控不严!”

“这……”

一时间,集贤堂内的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朱慈烺这是何意。

而朱慈烺,却是腾地站起身来,走到那幅巨大的坤舆天下万国图前,凝视着地图,一副长者模样,解释着道。

“天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设官多,而在于官是否能干!”

“设乡官自然可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管控,利于收取赋税,利于教化万民,但是,如果设下去的数万乡官,空领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事,平时袖手谈心性,遇事则悉数交给钱粮师爷,交给乡间的小吏,那这乡官,设与不设,又有何差别?”

“这……”

一时间,在场的众英雄脸色骤变。

好吧,科举制度,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有些不太一样。

后世考试,考上来的不过是一科员,但科举制度下,只要中了进士,那就可以外放当一县长官,按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

但是,又因为这些个外放出去的进士官,他们没有实干的经验——从小到大就是读圣贤书,写八股文章,谈谈心性,作作诗词,说白了,他们绝大多数,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就是书生,实际上当得也不咋滴。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做得都不太好,因为明代的科举制度逐渐的完善的同时,八股文章又使得命题范围缩小,所以,许多士子已经不读什么“杂书”了,唐宋诗词,散文之类的,一概不看,而是专门攻读四书五经,还有那些个,类似于后世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一类八股文集。

就连明末的大文学家水太凉钱谦益,也是如此,作官多年,一直到赋闲研究起来古文,才曾读过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这特喵的,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都能背的东西,明代的士子们竟然也不读!

而且,不只不读,还能混上官当……

在这样情况下,考出来的进士。

说他们聪明吧,他们肯定聪明,不只聪明,而且还卷,一个个的全是卷王,愣是能从那么多的读书人里面,卷出来。

但说他们有用吧?

他们又没有用!

这些个,靠刷题刷出来的官员,实际上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也不太会治理地方,治国安邦嘛,那就得靠自学了,但大多数的家伙,连自学的想法都没有——直接的当官发财他不香吗?

学这玩意干嘛?

以至于,明清时期的举人,中了进士之后,如果不带上钱粮师爷上任,他就没办法管好地方!

以至于,明清鼎革时顾炎武会有这样的感叹: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也!

而朱慈烺自然看得出来,这里面的问题,所以,他增设乡官是要的,但他同时,也要对官制,进行改革,不能够让这群家伙,继续的餐尸素位了!

只听朱慈烺道。

“国朝官员,打小生于书肆,往来都是鸿儒(给他们戴高帽)但对于民生之事,对于与治国理政,还是多少有些欠缺,以致于,多有袖手空谈之辈,但少有实干兴邦之才!”

朱慈烺的这一番话一出口,在场,所有人不由脸色一变。

“殿下的意思是?”

站在人群里的张煌言小心翼翼地问。

“孤的意思是,从即日起,我大明之官制,要有所更改,不理政,不知理政之难,不做事,更不知做事之难,国朝原先,把初中进士的进士,便外派委以要职,这既难为了官,又害了民!”

“所以,以后不能够再这么着了!”

“而且,既然要增设乡官,那国朝一年取得这么多进士,又如何够用?”

“殿下,可以用举人……”

哪成想,朱慈烺却是摇头连连。

“用举人如何够用?连秀才,也要一并地用了!”

“这……”

一时间,集贤堂内那些个秀才们顿时面露喜色。

可朱慈烺,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所有人,面色骤然间一变。

“但是,这个用,并非是让你进去接当官,而是先当吏,后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