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死刑的意义(1 / 2)

第158章死刑的意义

如果说新一期的邸报给官场带来轩然大波的话,那么市井民间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百姓们很少在意官场上的事情,他们只在意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

跟官府邸报同一期出来的,还有最新一期的报纸。

这期报纸首版头条就是赵骏作为政制院的代表,写了一份关于“朝廷严厉打击犯罪,扫黑除恶”的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吕夷简、王曾、范仲淹等人投稿,都是对汴梁恶劣治安环境的谴责。

外城西大街,一个一瘸一拐的中年儒生走进了一家酒肆,他叫洪文,是个穷书生,以在街边给人写字谋生,偶尔也当当教书先生。

他进到了酒肆,排出几个铜板,说道:“掌柜,来一壶酒,一碟蚕豆。”

“洪先生。”

掌柜的同情他的遭遇,每次都多送了一点酒,一点蚕豆。他将东西放在柜台上,随后笑着说道:“先生最近可还好?”

洪文深吸了一口气,将报纸放回了柜台上,一口气把酒喝光,走路都飘了几分,等掌柜回过头的时候,已经看到他离开酒肆了。

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映入了洪文的眼帘。

随着刽子手一刀落下,这些恶徒就再也见不到这个世界。

“都是大人物啊。”

掌柜的想了想,从柜台下面又掏出一份报纸道:“这是今天早上送来的报纸,这里面说皇城司现在正在招文吏,待遇优厚,先生可以去试一试。”

“斩!”

洪文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就站在柜台边上,一边喝酒,吃蚕豆,一边看着报纸。

“什么时候动刀啊?上面有没有说?”

接着下面就是长长的名单,这是第一批要送上法场的。

但如今的汴梁,就算是街边打架斗殴,都随时可能有一票开封府衙役上来把人抓走。

汴梁城外,杨柳岸,这次不是晓风残月,而是密密麻麻的人海。

但等到车队经过,就又是一片混乱。

他家境贫困,去年摆摊的时候因为交不起规费,被鬼樊楼在西大街黑社分舵的人给打瘸了腿,他连治腿的钱都没有,更别说上街买报纸,所以消息很滞后。

如今却在外面高兴地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死去。

是曾经被他们欺压过的百姓,是曾经在他们视如羔羊的下等人。

“你们快看,这上面的名字,刘逵喜,这不是西大街义结社的把头吗?听说他们背后其实是鬼樊楼,他也是鬼樊楼分舵的舵主。”

官场上对改制的事情议论纷纷,民间则更在意黑恶势力被扫平的事情。

于是一批一批的犯人就被押到了台上,他们很多人几乎都瘫软地动不了,还有的吓湿了裤子,有人嚎啕大哭,有人脸上麻木,还有的大骂不止。

“说了,三天后行刑,还是上次东城郊外的刑场,那里以后怕是还得杀几千人。”

早市正热闹,报童的到来又给市井注入了鲜活的活力。

此刻街头违章建筑本来就多,各种从两侧房屋延伸出来的棚子、铺面、遮雨板弄得街道愈发狭窄,再加上人特别多,挤得中间只剩下一条缝。

“还有这个,王龙,是无忧洞一个分会的会长。再看看这个,李三才,又称李三郎,是斧头社的把头。”

一晃三天过去。

生意好的还能维持生活,生意差的像洪文这样,本身就赚不了几个钱,对方还要收他的规费,交不上来就得挨毒打,对于贫苦百姓来说,几乎要了他们的命。

街边看热闹的人群里,百姓们议论纷纷。

在一片乱糟糟的闹市中,囚车队伍如过街老鼠般艰难前行,若不是张坛和高继敏大声呵斥,恐怕这些囚犯还没送到法场,就已经被愤怒的汴梁市民给砸死。

“今天砍头的有斧头社的人,这群畜生早就该死了。”

“刘逵喜,你死有余辜,就该千刀万剐。”

东郊是一片坡地,位于山下,此刻已经搭建起了刑台,外围依旧是用拒马、铁蒺藜之类的圈起来,防止百姓冲击法场,扰乱秩序。

“都不要挤,给我往后面站!”

“好啊,到时候一定得去看。”

不过由于目前还处于改制前期,只有刑部完成了改制,正在给新部门制定章程,因此倒还没那么多部门。

“大人物,他们也算大人物?”

“噗嗤!”

“哟,咱们这位知院真是大气魄啊,竟然要杀这么多人,实在是为民除害。”

汴梁百姓苦这些黑恶势力已久。

“那是李三才。”

所以他们也没废话,早点砍完早点收工,明天还得继续砍。

“我是被义结社的人欺压过,可惜了,打我的那个人今天不杀,不过杀他们把头也挺好。”

这次砍头政制院以及开封府都极为重视,所以两边都派了人,一个负责监斩,一个负责主斩。

“哦?”

在他的威严扫视之下,街道两侧的百姓纷纷被左右差役们隔开,总算是让开了一条道路。

然而这次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一批是杀三百多人,每天都杀三百多人的话,得杀将近一个月。

“来了来了。”

各茶摊、酒肆内,大量吃早餐的汴梁市井百姓们,都拿起了手中的报纸,一个个兴高采烈。

血液染红了邢台,随后尸体被拖走,换下一批。

现在报纸除了各酒楼、茶肆会订阅几份放在里面招揽生意以外,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在街上买到,但他却买不起。

李三才、刘逵喜等被叫到名字的人茫然抬起头。

周围百姓们看过去,就看到一个穿着死囚衣服的中年男子坐在囚车里,虽然面容憔悴,满头白发,却隐约间还是能看到曾经身居高位、养尊处优的模样。

但显然至少绝大多数官员都支持改制。

这次高继敏为监斩官,张坛为主斩官,随着他们都各自坐到了不远处搭建的高台上,一批批犯人也押了上去。

所以此时的东京城,成为了大宋自开国以来,治安最好的时候。

车队最前面是个穿着红色大袍的中年官员威严地扫视前方。

“砸他们!”

刽子手们怒喝一声,手中大刀狠狠地剁下去,顷刻间人头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