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职业讨钱(1 / 2)

沈烟陵回来做饭,让沈建民拿了饭盒,装了饭。

沈建民自己在家里吃了一份,又带了三份过去。

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这个时代的火车,晚点是太正常的事情。

就算是到了下个世纪初,那些绿皮车还有一些普通快车,也仍然是晚点的常态。

这种事情没办法,路上意外状况太多了。

或者是速度的问题,又或者是遇到了其他的车子,调度的问题。

好在沈烟陵的饭盒看似和这个时代的饭盒没有区别,但其实是前世某些工厂做的怀旧款。

这种怀旧款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具备一个狭小的隔层,能够有效保温。

再加上现在还是大热天的,饭菜冷了也能吃。

村长和沈建民在火车站等着,这个时候的火车站里,积压了太多人了。

沈烟陵要是在这,肯定有些不适应。

她重生过来的时候,国内早就高铁动车全国走了,火车站虽然有人,但绝对和现在没法比。

嗯,那时候的火车站人也多,可能火车站本身扩建了,加上多层建筑,分流了人口吧。

“村长,先吃一口。我姐在这一份里面放了一些丝瓜汤,解解暑,别上火了。”

村长打开饭盒,就看到里面的饭,有一小半是浸润在丝瓜汤里的。

“还是得这样吃饭,才爽利。”

按照健康的吃法,其实是应该饭前喝汤,反正西医有一大堆的理由来告诉你该怎么吃饭。

但老百姓平时吃饭的时候,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

临江市的人,就喜欢用汤泡饭吃,味道棒极了。

至于健康什么的,咱们老祖宗开始就这么吃,还能吃死人?

风卷残云的,村长一下子就把饭给扒了,摸了摸嘴巴,还不忘说道:“还是沈丫头的厨艺好,她做的饭,我一口气能吃两大碗。”

沈建民笑道:“村长,还是您身体好,吃啥不都是两大碗起?”

“也没有,还是沈丫头厨艺好。她做的这个丝瓜汤怪甜的。不过我尝着,她应该是没有放糖的,怎么做的?”

后世,饭店里做的丝瓜汤,味道都很不错,那都是放了白砂糖的。

白砂糖本身就具备提鲜的作用,加上白砂糖本身就有甜度,做出来的丝瓜汤不甜才怪。

沈建民摇摇头:“我瞧着那动作和步骤,和别人做菜也没区别。但味道就是比别人的好吃。”

他也是好奇,明明材料都是一样的,步骤动作也都是一样的。

凭什么沈烟陵做的味道就比别人的好?

村长笑着摇头:“这,或许就是天赋吧。刀工和火候,应该就是这两个了。”

这两个原因也确实是对的,但还有一个,那就是灵泉。

沈烟陵也发现,现在出现的两种灵泉,用处也各有不同。

虽然都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龙形雕塑的灵泉,显然更偏向于植物,而猴形雕塑灵泉,偏向动物一些。

做饭的时候,这两种灵泉的增鲜的功能,也是一样。

这就好像是一精多通一样。

两人闲聊,坐在这不聊天,也是无聊。

还有好长时间要打发呢,干坐着,这时间走的慢。

突然,一个穿着朴素,打着补丁的男孩走了过来,看到村长他就微微摇头,然后看向沈建民,顿时眼前一亮,对着沈建民伸出手。

沈建民还有些疑惑,这个时候,谁家穿衣服不打补丁?

嗯,也就是姐姐家了。

沈建民的这一身衣服,是考上大学后,沈烟陵给他做的。

全身一个补丁都没有,虽然不是的确良的布料。

这个时候,的确良是高等布料的代名词。

沈建民身上的这一件,是棉布做的,颜色是很常见的藏青色,看着就知道做工很好。

不只是做工好,穿着还透气,十分的舒服。

村长看到这一幕,顿时笑了:“这是看你有钱,看你身上没补丁,要问你讨钱呢。”

沈建民却不肯给,姐姐曾经跟他说过很多事情。

其中就有一个诈骗的例子,就是在火车站向过往的旅人讨钱。

到下个世纪,还产生了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几十个小孩,一个候车厅一个候车厅的讨要过去,还有大人在后面跟着。

这就是团伙讨钱。

其实这些大人,可能比绝大多数的旅人都要富裕。

但这样来钱快,全国各地的候车厅都有这样的人。

越是繁华的地方,这样的团伙越多。

也就是后期候车厅需要买票才能进,才将这种现象杜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