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两层含意(1 / 2)

从秦渊那离开之后,太子一直在想他这句话的意思。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其中的侯和王指的是同一个人——汉灵帝。

汉灵帝从小被寄养在道士那里,怕泄露身份,所以不能称他为王爷,只能叫侯,正好那个道士姓史,因而汉灵帝那时候被叫做史侯。

不过后来,汉灵帝已经不是史侯,而是皇帝了。

单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史侯已非史侯,皇帝又不像皇帝,因为一场宫变,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汉灵帝上了北邙山。

但秦渊说这句话,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回府之后,太子坐在书房,反复的揣摩着这句话。

“侯非侯,王非王……莫非这六个字是在暗指我?”

这句诗词所作的时期,汉室势微,群雄并起,所以才会“王非王”。

诗词里的王指汉灵帝,秦渊口中的王是不是指自己呢?

难道秦渊是在说他现在势微,被六皇子夺权,好好的一个储君,都不像个储君了?

太子回想了一下秦渊跟他说这句话的神色,那不是一种对他式微的嘲讽,反而像是在小心翼翼的往湖面投掷石子。

如果前面几个字是在代指自己,那后面的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千乘万骑归北邙……千乘万骑归北邙……”

千乘万骑为谁而来?为王而来。

可千乘万骑又从哪里来呢?

太子很快想到了秦渊要领兵出战的事情。

若王代指自己,那秦渊整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他会领着千乘万骑,誓死效忠保护自己吗?

太子又想了一遍秦渊说这句话的神色。

不对,如果只是单纯表达效忠的话,何故做出那样一副表情呢?

太子隐隐有预感,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

如果侯与王并非代指自己,那又会代指谁呢?

太子想到一个可能,顿时心惊肉跳。

难道秦渊说的是……父皇?

倘若真指的是父皇,那后面的千乘万骑归北邙又是何用意呢?

千乘万骑为保护王而来,而致使他们需要保护王的是……宫变!

太子心脏砰砰直跳。

到这里,他觉得自己似乎看透了一点秦渊的意思。

莫非秦渊是想让他发动宫变,逼父皇退位??

太子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现在秦渊要领兵出击,京城城内兵力必然空虚,京城各营将领本就有些是自己的人,再加上秦渊和梁左都是此次平虏的大臣,领兵数万,此时若是发动宫变,逼父皇退位,那自己的确很有胜算。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这个想法太过大胆,而且一旦失败,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太子一时之间无法下定决心。

*****

太子走了之后,秦渊给贺临写了一封信,把跟太子的对话都写了上去,叫人秘密给她送了过去。

看完这封信之后,贺临眼睛都瞪大了。

她叫人给秦渊送纸条,是想让秦渊挑拨太子跟杨和谦的关系。

杨和谦是太子的智囊,如果跟这个智囊有嫌隙,以太子的智商,离被废肯定就不远了。

但贺临没想到,秦渊除了挑拨,居然还敢唆使太子趁此时机逼宫篡位!

不过太子伏低做小这么多年,虽然愚钝了些,但总的而言,不像是敢做出这么大逆不道之事的人。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兔子急了都还咬人,人要是被逼到绝路,很难说不会狗急跳墙。

只是太子这几年虽然接连犯错,情况越来越不好,但若仅凭这个就想让太子下定决心,实在是有些困难。

虽说贺临觉得,都已经到这种份上了,等到鞑靼退走,太子失势是必然的。

可太子未必这么想。

毕竟不到最后一刻,人肯定还是会抱有幻想。

如果真想要太子做到逼宫这种份上,那起码得先把太子逼到绝路。

而把太子逼到绝路,还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子若是普通的失势,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可若因篡位失势,则永无翻身之日!

只要太子真的逼宫,那秦渊就能够率先勤王护驾。

如此一来,即便跟鞑靼对战失利,只要勤王成功,都是大功一件!

而且太子一旦倒台,以景历帝的性格,肯定还会扶起一个皇子。

届时除了秦渊,还有谁是更好的人选呢?

虽说唆使太子篡位,再背叛太子这件事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但收益同样也很大!

对现在的秦渊来说,的确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得先找到压死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