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超级女声(2 / 2)

我的1999 东人 1909 字 2个月前

&;=&;&;&;“你的想法不错,我基本同意。不过,西方一个火爆电视节目的版权费太贵,动辄上千万美元的支出,对鸿蒙音乐来说太高了。”

“徐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别着急。我没说不办,但我们把选秀规则稍微改一下,变成一个原创节目,避过版权上的困境。”徐良道。

“改一下?”

向莉莉诧异道。

徐良点了点头,选秀这玩意不涉及到版权,按照人家的规则照搬照抄才会被起诉。

“我们海选阶段可以用导师选拔,到了决赛阶段,则可以让观众投票选择,这样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进而提升节目热度,而且还可以为决赛选手提前培养一定的粉丝。

等节目结束,他们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明星,可以帮我们赚钱了。”

向莉莉思索片刻后,眼睛亮了起来,由衷的夸赞道:“徐总,还是您厉害。”

徐良笑了笑,其实这个节目还有很多玩法。

比如节目方跟新浪合作,通过新浪有线平台编辑短信投票,新浪就能够分享短信的八成利润。

再比如,引导所有决赛选手在贴吧开通账号,可以极大提升贴吧流量和用户。

当然,最值钱的就是广告。

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冠名广告等等。

“徐总,如果节目规则改了的话,那《华夏偶像》的名字也不能用了。”向莉莉道。

徐良点头后道:“你这个节目就叫《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

对任何80后的人而言,《超级女声》都是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事情。

徐良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在女友的要求下给李玉春投票的事。

《超级女声》能火,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叠加。

首先,在00年代,一批老综艺收视渐渐走低,悄然落幕。

但经济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止,更多的观众,更高的消费力,需要更强的承载。

然后湘南卫视抓住了机会,借鉴美国综艺《美国偶像》,推出了《超级男声》歌唱选秀综艺。

这个节目本质上跟过去的“青年歌手大赛”没什么区别。

但湘南卫视巧妙的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决定选手去留的不再是专业评委,而是观众短信投票。

只不过这个优点的效果,要等到第二年才显现。

2004年,其姐妹节目《超级女声》上线。

一开始,业内对这个节目普遍不看好,这些高高在上的内容专家们认为没人会乐意看一群五音不全的人唱歌。

以至于当湘南台去各个地方设置赛区时,许多地方频道不愿加盟。

但谁都没想到,这个没人看好的节目一经播出,就将湘南台的收视从全国第六拱到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

2004年,《超级女声》所获得的成绩让湘南卫视看到了“爆款”的希望。

第二年,这个希望,席卷了现实。

2005年《超级女声》播出,4亿人次观看,各项收视指标创下华夏电视史上诸多难以打破的纪录。

5个赛区,15万人报名,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4岁。

李玉春、张凉颖、周比畅等一众普通人的人生因此改变。

因为主持,汪寒晋升国内一线主持人之列。

因为冠名《超级女声》,蒙牛实现了品牌和销售的双重丰收。

当时的投票环节,掀起全民热潮。

无数的粉丝上街拉票,在当时的长沙街头甚至有小姑娘以回不去家借手机给家人打电话为由,骗来陌生人的手机去投票,甚至有粉丝准备卖房拉票。

贴吧迎来第一个巅峰,《超级女声》播出期间,贴吧日均活跃用户超350万用户,共发布了超200万帖子为选手拉票加油等,总决赛期间,每秒有四个人在“超级女声吧”发贴。

百度一度超越新浪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网站,流量文化初次显现。

要分析05届《超级女声》的火爆,原因有很多。

有刺激时代的审美;

有草根海选带来的新鲜感;

有全民投票带来的参与感;

有互联网对造星的影响;

有不同审美带来的碰撞,导致内容上的戏剧性。

模式、内容、机制、时代、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的开局让05届超级女声成为时代爆款。

火爆的超女,也让参与的制作方和广告商赚了大钱。

尤其是蒙牛,蒙牛酸酸乳热卖一个亿。

半年时间,蒙牛纯利增长2.5亿,上涨34%。

惊人的利润也让蒙牛为首的乳企对各大综艺节目痴心不改。

蒙牛赚的不少,制作方赚的更多。

单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其最高收视率超过10%,市场份额最高接近50%,节目冠名费接近2000万,7场决赛广告超过1800万,短信投票收入约3000万。

感谢书友‘奕’200起点币打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