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陇右不靖(2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43 字 2个月前

其实原本突厥是有打算进击吐谷浑的,之前突厥蒙叶护来到长安时便提出要西魏配合打击吐谷浑,因为吐谷浑的扰乱对于草原商贸也是干扰颇大。可是现在突厥可汗都被李泰砍了,尽管李泰又提出让突厥协同出兵,但库头返回金山后能不能顺利执掌大权还是个未知数,其他的事情也都充满了不确定。

虽然李泰早在入朝执政之前,便已经积累下了雄厚的人事基础,并不再只限于独孤信对他的人脉分享。但也不得不承认,老丈人留下的这些旧部对他也是帮助不小。这些人不只能力极强,因为有着独孤信这一层缘故,李泰同他们之间也天然有着一层比较牢固的信任基础。

六一.二二三.一三九.三四

讲到此番与突厥的战事以及后续突厥局势的变化,史宁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所在的凉州本就与突厥颇有互动,因此对于突厥内部情况也比较了解。

眼下陇右方面的氐羌闹乱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许多氐羌部落也都陆续接受当地州郡政府的管制。外患方面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吐谷浑对边境的寇扰了。

李泰在军营中迎接并款待史宁,见到其人阔行入前,未待其俯身见礼便先一步上前托住史宁两肩笑语说道。

当这些人并没有在皇城相聚,而是在长安城外的渭桥看到彼此的时候,场面就不免变得有些尴尬,彼此之间相顾无言,只是各自将脸庞转向别处,然后便发声催促赶车的家奴快行。

说话间,李泰将史宁迎入帐中,并请杨忠等独孤信旧部前来作陪,彼此难免畅谈旧事,讲到独孤信的下场时,又不免感怀不已。

新任凉州总管史宁年初的时候因为驻地偏远而没有入朝觐见,如今也赶来相见。

对于唐公收斩木杆可汗而扶立控地头的做法,史宁倒是比较赞同,但也提出了控地头想要完全执掌大权,应该会比较困难。

毕竟早在宇文泰时期,陇右便是霸府重点经营的区域之一,宇文导坐镇陇右多年,其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是对地方的治理和军事建设都是非常的卓有成效,而这些人事基础如今则就都为新的霸府以及凉州总管府所继承下来。

于是这些人也都将之前一起入宫进奏的约定抛在了脑后,转而开始按照各自的想法去进行补救,或是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够从轻发落,或是盘算着检举揭发、想要戴罪立功。有一些行动力强的,更是直接着令家奴置备一批犒军的物资,然后自己亲赴渭北迎接唐公凯旋师旅。

所以说他们背地里搞串联、意图瞒过唐公而谋取权位的行为,无异于是将本来轻微的问题给搞得严重起来,逼得唐公要对他们严肃处理。

之前唐公入朝定乱时并未大施刑威,让他们感觉唐公似乎在人事上有所忌惮,不敢尽兴而为。但今塞外的这场战事才让他们意识到,唐公是真的没有将国中一些不太和谐的人事当作需要严肃处置的问题,一旦被其认为需要处置的人事,不论内外都免不了要遭受严酷打击!

李泰在泾州停留了两天,安排李允信率领一队将士将此战缴获的牛马当中一部分经牵屯山转移到陇右去。一方面关中牧养规模一时间难以消化这么多的牛马牲畜,另一方面也是加强陇右方面的军备。

但是唐公凯旋师旅已经抵达了泾州,不日便要返回长安,并没有时间再给他们去理解和消化,须得赶在唐公归京之前尽快做出补救与挽回。

在陇右方面军政结构调整之后,史宁这个凉州总管能够调度的人事资源更多,所以李泰便着其尝试进行对吐谷浑进行一些军事上的反击与进攻。而在分别之时,史宁又请以其长子史雄与次子史祥入为李泰帐内亲信。

李泰对此也并未拒绝,他本就有意扩大他的亲兵规模,一众功臣和故旧子弟也都在招纳范围之中。

待到史宁告辞归镇后,李泰便也动身继续向长安而去,尚在行途中便接连遇上了好几拨从京中赶来迎接的人员队伍。既有朝廷所派遣的迎接使者,也有私人来见。而在听到这些人各自进奏之后,李泰才知道了原来不久前还有这样一桩人事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