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开辟南疆(1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648 字 2个月前

听到李迁哲这么说,李泰也忍不住叹息一声。

人是很复杂的,究竟是好是坏、是贤是愚很难一概而论。就萧家这些货而言,武陵王萧纪真的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单就其人镇蜀十余年,蜀中鲜少大乱这一点,就值得夸奖一番。

南梁初期的蜀中可绝不是什么天府之国,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民变争斗此起彼伏,以至于获得了蜀人贪乱乐祸的评价。

蜀人罗研便曾有言:蜀中积弊,实非一朝。百家为村,不过数家有食,穷迫之人,十有八九,束缚之使,旬有二三。贪乱乐祸,无足多怪。

蜀人贪乱乐祸并非性情使然,而是因为贫富差距悬殊,还有沉重的赋税劳役负担,是实实在在的官逼民反,若不揭竿而起,也要死无葬身之地!

萧梁立国以来,前后使任蜀中的刺史也都是才能不俗之辈,但仍然难免动荡频频。

这一情况一直到了武陵王萧纪出镇蜀中的时候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生商贸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其任职蜀中的过程中鲜少发生民变作乱,这说明各种矛盾已经有所缓解。而他出蜀作战的时候,单单金子就拉了一万多斤,也足见蜀中的财政状况非常好。

但人设这种东西奇妙动人处就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翻车,起码在今年以前,武陵王萧纪在南梁仍然还是拥有着好名声的。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就算侯景干掉了江陵的湘东王萧绎,坐镇蜀中的武陵王也够资格成为全村最后的希望。

但是萧纪称帝这一步棋怎么说呢,真的是有点臭。就别说南梁群众对此是个什么想法,就连李泰他们这些邻国之人讲到此时,那也得说上一句逆立,因为完全没有什么法理性可循啊!要么你是嗣序相承,要么你是大功于国,但今两样都不搭着,你来这套跟侯景又有什么区别?

就连后世许多人讲历史都瞎掰饬得国正不正,更不要说在这中古政治环境中,武陵王这样的行为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独夫国贼!就连湘东王与之对比起来,都变得浓眉大眼、面目可爱。

就李迁哲所描绘的这种情况来看,如今蜀中对于武陵王称帝这件事那是群体性的不看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武陵王治蜀的成功,起码是让百姓们明白了家国和政权的概念,让他们明白了蜀中这一片天地外另有广阔天地,明白了太嚣张是要挨打的!

“国中本有伐蜀之计,我之前归国便是为此……”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顿时已经,忙不迭发声问道:“郎主难道真要将此秘法授其群众?”

眼下霜糖利润的确不菲,但是跟势力进一步的发展、地位进一步的提高相比,这些钱财利润也算不了什么。更何况,他将霜糖秘法教授给其他人,也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这方面的利润,反而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操作空间。

随着伐蜀进入了正式的筹备阶段,李泰当然也不再满足于只是换取一些蜀锦了,开始跟李迁哲讨论起进一步的圈地造势计划。

“霜糖制法可以教授给他们,但前提是他们能够团结群众、举义来附。届时入蜀大军中会有人前往招抚,只要他们依约而行,可以保证巴西乡情形势不受侵害。”

讲到这里,李泰又望着李迁哲说道:“将军本是文武兼备的贤良,结果却受困于府事乏人可用而不得不暂委此事。大器小用,令人扼腕。此番事了之后,我会举荐李将军你随军入蜀征战。待有积功,便可顺势坐镇蜀南,以守峡口,未知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他之前便拿制糖的秘法诱使那些巴西豪族们与之合作,并且还各自派遣质子到荆州来。

凡事领先一步,说的是好听,但是就要承受时人不理解、不重视等等待遇,很多时候往往就会事倍功半、远不如水到渠成来的顺遂。

他是要争霸天下的,又不是要搞小卖部。之前因为势力覆及不到,或者担心怀璧其罪,所以才要搞些技术保密的工作,可是随着自身势力达到一个境界,任何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技术发展,那都是推广越快越好啊!

但是这些巴蜀大族们显然没有太强大的野心,他们只想守住蜀中这一亩三分地,不愿意为了武陵王那狂想妄念去牺牲自家子弟性命,浪费自家的钱粮。

李泰知道一旦中外府人事就位,那就会立即展开同蜀中的互动,中外府的办事效率之高,他是所知颇深。甚至可能在刘璠等人还没有抵达华州的时候,中外府已经派出了使者进行初步的接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