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翁婿双璧(2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496 字 2个月前

当然道路交通也是出兵征伐的一个重要基础,并且在征服蜀中之后,同样也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的建设,从而加强对于蜀中地区的控制。

&;=&;&;&;崔猷因为对于蜀中情势了解的不是很深,再加上也是临时思考回答李泰的问题,故而并没有高屋建瓴的大发宏论,而是着眼于现实问题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李泰虽然算是他的晚辈,但今在国中却属于势位最顶尖的那一批,更兼掌握东南大举,可以说是仅次于中外府而与秦州总管府并驾齐驱。如今总算等到李泰归朝,得以当面讨论时势,崔猷也不好直接开口求职,于是便将自己针对东南局势的分析认真向李泰讲述一番。

眼下正有崔猷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他便盘算着是否可以举荐崔猷代替阎庆出任梁州刺史,为伐蜀进行前期工作的准备,同时也让汉中与荆州总管府在军政事务上获得更加紧密的沟通和联系?

崔猷如今年纪不算老迈,称得上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今南梁时局崩坏,也正是出成绩的时候,他自然不甘心长期的赋闲于家。

他虽然有责任配合中外府的军事行动,但自己的利益也要有所体现。尽管之前确定了要让堂兄李士操跟随伐蜀的思路,但李士操未必能够完全代表荆州总管府的利益所在,所以还是要更进一步的进行争取。

相对于李泰之前在中外府所言偏近于战略的各种建议,崔猷则是着眼于伐蜀实际的执行问题,尤其是对汉中和蜀中的道路重点强调了一番。

但见崔猷眼神热切,言谈也颇具有大局观,李泰略作沉吟后便又说道:“此番归国前在府中时,大行台垂问蜀边事宜甚切,于是我便也同府中诸公讨论一番。稍后自觉仍有余意未竟,未知世叔于此可有专见?”

李泰自然也瞧得出崔猷的心意,不过他如果抱着即刻立功的想法争取进入荆州总管府的话,可能是要失望了。因为短年之内李泰都没有要大动干戈的计划,接下来一段时期荆州总管府都是以发展内政和军队建设为主。

在听完崔猷的讲述之后,李泰便忍不住拍手赞叹起来:“世叔言事建策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若能加入到谋蜀事务中,必能大益于事!”

随同独孤信一起过来的还有柳虬与其女婿韦孝固、陇右故属皇甫穆等七八人,有的李泰还认识,有的则就比较陌生,但过门便是客,总要招待一番。

略作沉吟后,崔猷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自己的看法。

“蜀中之所以可谋,并不在于南梁的纷乱,而在于汉中的收复。汉中即得,必谋蜀中,何也?两地表里相依,不谋于远则难守于近。制蜀之法,在于道路……”

李泰先向丈人告罪一声,倒是今日满身风尘,准备明日再往拜访的。旋即便视线一转,见到了跟随在独孤信身后、存在感并不算高的连襟宇文毓,于是便微笑颔首。

待到入堂之后各自坐定,李泰见丈人神采飞扬的模样,再联想方才前呼后拥、就连宇文泰之子都跟在后边做个小尾巴的情景,可是大异于之前被从陇右召回朝中那失落的样子。

看来独孤信也已经适应了如今荣养国中的处境,如今在长安城也已经是混的如鱼得水了。

这倒也难怪,抛开独孤信的柱国高位不说,颜值本身就是一个社交通行证,别说如今资望隆重,早年到处乱窜的时候那也是人见人爱。

李泰之前同一些江陵人士交流的时候,还不乏人提及独孤信当年寓居建康的故事,倒不是为了讥讽才旧事重提,而是真的对独孤信的风采记忆犹新、赞不绝口。当见到风采更有胜之的李泰时,这份记忆不免就更加鲜活起来,连称翁婿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