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1 / 2)

国破山河在 华表 1091 字 2021-07-29

李卫瞪大了眼睛,还以为李厂长能说出手工社这些学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能耐,能让他这么夸赞,没想到闹了半天就是手工社学生团队让他这么吃惊。

团队合作也不算是新名词,只不是在现代社会才有人正式将团队一词正式规范起来,把每一个人的能力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发挥出1+11的最大效果,这对李卫自己来说也不算新鲜,但对近战的兵工厂来说,李卫刚创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就已经令兵工厂的技师们大呼过瘾,现在这个工作能力更加优秀和出色的团队,更是让他们咋舌不已。

我来以为啥呢?就这点事啊!团队知道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合作才培养起来的,不是想凑就能凑起来的。李卫是一脸平静,为了把原来只管自己搞研究,散沙式的手工社培养成一支能够充分把个人所长互相结合起来的团队,着实花了不少心血,肯定要比其他地方调来的单打独斗式的精英要强得多了。

李厂长的表情凝固了,看李卫仍是心在蔫的样子,就知道敢情说半了半天,人家根本没反应。

你小子,看你这波澜不惊的鸟样,就知道你早有预谋,唉,得得得,又浪费口水。李厂长无奈的磕了磕烟灰,又把这老脸凑了过去,问道:嗨,卫子,来传授传授经验,你是怎么培养的这个啥团队的?

李卫有种茧自缚的感觉,在抗日战争这年代,能找到和培养手工社这支团队几乎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才算是粗具雏形。

天时即是因为战争,人材因为学校减少而相应集中;地利,工学院几乎就是当时机械专业的翘楚,方便就地取才;人和,只有自己这个有好处可分的副社长,人家才会听你的,而且社员之间的性格和作风刚好冲突又不大,才算是勉强形成互相协作的团队式风格,这种经验几乎没有什么照抄的可能性。

唉,哪里有什么经验,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团队这种东西就像是传动的齿轮,一个齿不好,整个就动不起来,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还要包括性格等方面,说起来蛮复杂的,不过眼下得尽快融入到兵工厂里才行,要多磨合磨合,小圈子整不出大名堂,要让他们这些学生尽管适应兵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和研究。李卫还是不得不实话实话,如果再让他去找一支同样的团队出来,简直是要了他的老命,而且这一趟回根据地的路上他也几乎是差点挂了回来的。

李厂长一听李卫这样说,就知道榨不出多少东西,但谁得知道人材难得,小李子出去一趟也不容易,就不多难为他了,连忙换了个话题道:小李子,八一式步枪,你看到了吧!

看到了,不是蛮好的嘛。

现在上级首长下达命令八一式步枪将作为八路军制式武器,统一对现有装备进行换装,就需要兵工二所,三所和四所一起同时生产标准配件,下个星期这三个兵工所要派几十个同志过来学习,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要好好的教,别到时几个兵工所生产的零件不通用,那乐子就大了。李厂长把一份人员名单放到李卫面前,拿去,这是参加人员的名单,包括了特长和工种,你好好安排安排。

天啊,又是培训人的任务,也不让我多歇几天啊,您老简直比地主还黑哪!我要求加工资!加福利。李卫装着一副苦大仇深地委屈样,开始讨价还价。

屁!少给我叫苦,看你这趟回来大把的银元拿在手里,简直是外出游玩,放了两个月的大假,还赚了几千个银元,别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少给我装,快点准备去。李厂长一看这小李子又开始耍无赖,拿着旱烟杆敲着桌子毫不客气的揭露李卫的纸老虎表现。

李卫苦着脸收拾着名单准备走人,刚走到门口就听李厂长又在后面喊:小李子,下个月工厂要签什么工作契约,里面就有你说得什么福利,记得到我这里来拿,别到处乱说俺老李比地主还黑。